辽沈战役 始于1948年9月12日, 至11月2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 在辽宁西部和沈阳、 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 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 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林、 罗、 刘皓 九时半 辽沈战役伊始, 东北野战军突然出现在北宁线。 而今, 这支戴着狗皮帽子的强大的军队, 就要闪电般亮相华北平原了。 突然性是战场的本质, 战争中最有效的打击就是出其不意。 共产党蒙起国民党来, 一蒙一个准。 林彪是1948年11月30日离开沈阳的。
由粟裕提议, 且自个儿开始的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已于1948年11月22日结束; 整个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 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 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48年11月6日, 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 8日, 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 10日, 我军把黄百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 经过10天逐村恶战, 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 敌兵团司令黄百韬自杀。 同时, 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 出击徐 (州) 蚌 (埠) 线。 11月16日, 攻克宿县, 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这时, 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 刘伯承、 陈毅、 邓小平、 粟裕、 谭震林 组成总前委, 邓小平为书记, 统一指挥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 1948年11月23日, 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 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 28日, 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 徐州 “剿总” 总司令刘峙撤至蚌埠, 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挥。 12月1日, 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 4日, 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 6日, 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 即被歼灭, 孙元良只身潜逃。 同日,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 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 经过激战, 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 生俘黄维。 此后, 为配合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始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 对杜集团围而不歼, 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 淮海战役第三阶段, 1949年1月6日至10日, 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 经过4天战斗, 全歼邱清泉、 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 俘获杜聿明, 击毙邱清泉, 李弥逃脱。
话归平津战役, 第二天18时 (即: 1948年11月18日), 毛泽东又发一电, 在首先谈了傅系部队有可能起义后, 口气变了: 望你们立即令各纵以一二天时间完成出发准备, 于廿一日或廿二日全军至少八个纵队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行进, 突然包围唐山、 塘沽、天津三处敌人不使逃跑, 并采取使中央军不战投降 (此种可能很大)。 19日上午, 毛泽东收到复电:
军委: 十八日十八时来电敬悉。 我们决遵来电于廿二日出发, 详细部署另电告。
车轮滚滚, 载着 “黑土地之狐” 驰奔华北的黄土地。 1948年12月2日, 林彪从喜峰口入关。 杜聿明、 陈诚、卫立煌已是手下败将, 黑土地辉煌的一页已经翻过去了, “黑土地之狐” 在琢磨黄土地上的对手了。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 在林彪到达喜峰口时,新华社和 《东北日报》 发表一则消息, 说林彪正在沈阳主持东北局会议。
Monday, January 12,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