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31, 2009

粟裕大将 (连载29)

有件事, 如果换个人, 那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第三次谈判后, 林彪交给邓宝珊一封信, 是毛泽东以林彪、 罗荣桓的名义写给傅作义的。

毛泽东就和平解决北平提出两个办法前, 历数傅作义 追随蒋介石打内战的累累罪行, 措辞相当严厉、 尖锐。

当时双方气氛挺融洽, 信未封口, 邓宝珊急于知道写了些什么, 看罢大惊失色; 当着苏静的面, 对周北峰、 刁可成 说: “这封信太出乎意料, 傅作义不一定会受得了。” 又道: 我回城后, 打算暂不交给傅作义看, 以免节外生枝, 把事情搞僵, 甚至推翻协议, 使谈判功亏一篑。

苏静把这个情况向林彪汇报, 林彪说: “是啊! 那封信是有些严厉呀, 他要暂时不交也可以。

原来早在 1946年10月11日, 傅作义攻占解放区重镇张家口后, 曾得意地写了一封侮辱性的 《上毛泽东书》, 登在报纸上, 声言如果共产党打胜了, 他傅某甘为毛泽东执鞭, 毛泽东当然不会忘记的。

《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 登报了, 苏静奉命出城向 “林罗聂” 汇报城里情况。

一进门, 罗荣桓便问他: “由邓宝珊带给傅作义的那封信, 交给傅作义看了没有?” 苏静 说, 不清楚。

聂荣臻接着说: “你今天还要回去问一下邓宝珊, 若还未交给傅作义, 你要催促邓并同他一起去见傅, 务必要告诉邓在今明两天让傅作义看到那封信。”

这时, 苏静还未看到这封信, 也不知道傅作义的那封 《上毛泽东书》。 但他明白, 罗聂如此重视这封信, 很可能是党中央, 甚至就是毛泽东查问了此事。

傍晚, 苏静回到城内, 找到邓宝珊。 邓宝珊困惑不答, 迟疑良久, 才拿上信, 两个人一同去了中南海居仁堂。

傅作义情绪很好, 问这问那, 与苏静热情交谈。 邓宝珊乘机到内屋, 将信交给了傅冬菊, 傅冬菊看了信, 也没敢交给傅作义, 而苏静也绝口未跟傅作义谈这封信的事。

傅冬 (1924~2007), 又名傅冬菊, 国民党爱国将领傅作义长女。 傅作义, 山西荣河安昌村 (今属临猗) 人, 1931年起, 任国民党第三十五军军长, 绥远省政府主席, 第七集团军总司令, 第八、 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 司令长官兼绥远省、察哈尔省政府主席。 日本投降后, 任华北 “剿总” 总司令。 1949年1月, 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条件, 率部起义。 同年9月, 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 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全国政协副主席, 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水利部、 水利电力部部长。 1974年, 病逝北京。

傅冬, 1941年, 在重庆加入中共领导的进步青年组织号角社。 她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 把了解到的有关国民党的一些机密情报、 重要文件, 及时提供给中共地下党组织, 并交到周恩来手中, 对中共同国民党的斗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42年, 傅冬考入昆明西南联大, 攻读英语专业。 其间, 傅冬进一步接受进步思想, 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被党的地下组织吸收为 “据点” 成员。 1945年12月, 傅冬在昆明加入了中共外围组织民主青年联盟。 1946年夏天, 傅冬从西南联大毕业, 来到天津大公报社担任副刊编辑。 1947年11月15日, 傅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Sunday, January 25, 2009

人文社会科学 与 林语堂 (连载4)

注: 为了大家过个痛快的 “牛” 年, 今儿, 除夕促销; 明儿一道渡假, . . .

《生活的艺术》 的语录摘选 (三)

那些有能力的人、 聪明的人、 有野心的人、 傲慢的人, 同时, 也就是最懦弱, 而糊涂的人; 他们缺乏幽默家的勇气、 深刻和机巧, 他们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 他们并不知晓那些心思较旷达的幽默家, 因幽默家更能应付伟大的事情。

一般人, 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 那是因为, 他们不深爱人生, 把生活弄得平凡、 刻板, 而无聊。

一位现代中国大学教授, 说过一句诙谐语: “老婆别人的好, 文章自己的好。” 如此一来, 世间没有一个人会感到绝对的满足的; 因大家都想做另一个人, 只要那另一个人, 不是现在的他自个儿。

古教堂、 旧式家具、 版本古老的字典, 以及古版的书籍, 我们是喜欢的; 而对比之下, 大多数的人, 却忽略了老年人的美; 那是一种, 值得我们去欣赏的美; 在生活里, 理当是不可或缺的。 我以为古老的东西, 圆满的东西, 饱经世变的东西, 才是最美的东西。

我所以反对独裁者, 就因为他们不近人情。 因为不近人情者, 总是不好的。 不近人情的宗教, 不能算是宗教; 不近人情的政治, 是愚笨的政治; 不近人情的艺术, 是恶劣的艺术; 而不近人情的生活, 也就是畜类式的生活。

一个真正意义的旅行家, 必是一个流浪者; 因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 诱惑, 和探险意念。 旅行必是流浪式的, 否则便不称其为旅行。 旅行的要点, 在于无责任、 无定时、 无来往信札、 无嚅嚅好问的邻人、 无来客, 和无目的性。 一个好的旅行家, 应当决不知道他该往那儿走; 更好的, 甚至不知道该从何处来; 他甚至忘却了, 自己的姓氏名谁。

一个学者, 是像一只吐出已嚼食物的, 以饲小鸟的, 老母鹰; 一个思想家, 则像一条丝蚕, 付出的不是桑叶, 而是丝。

林语堂 与 其人文社会科学的 形式化 (其四)

大家不妨与林前辈一道, 将其数字化系统来演绎一番, 如: 通常意义下的取平均值啦, 那么会得到:

英国人 P 的各项属性之 (算术) 平均值是 2.00 (= [R + D + H + S] / 4), 法国人的平均值是 2.75,
美国人的平均值是 2.50, 德国人的平均值是 2.50, 俄国人的平均值是 2.00,
日本人的平均值是 1.75, 中国人的平均值是 2.75;

莎士比亚的平均值是 3.75, 雪莱的平均值是 2.50, 李白的平均值是 2.50, 杜甫的平均值是 3.00,
苏东坡的平均值是 3.00;

于是, 平均值最高者为 莎士比亚, 最低者是 日本人。

人民大学沿革 (连载4)

续 中国人民大学 (1949 至 1970)

1949年12月16日, 是刘少奇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上建议, 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的 《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 1950年2月19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得以通过, 即: 任命 吴玉章 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胡锡奎、 成仿吾 为副校长。 同年11月12日, 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党组, 胡锡奎 任党组书记。 随着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前进, 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中国人民大学自 1950年 命名组建以来的历史大体可分为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50年至1952年) 是初创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除认真组织好教学外, 还积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制定教学计划和各种规章制度、组建教研室、培养师资、进行科学研究、开展政治思教育工作、组织全体人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直到1952年底,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初具规模,设有9个系、38个教研室、1个编译室,此外还有专修科、预科、马列主义研究班、 研究生班、 马列主义夜大学、 夜校、 函授专修班 和附设 工农速成中学, 且 3年内 共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2318人。

第二阶段 (1953年至1965年) 是曲折前进时期, 因1953年,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中国人民大学为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对办学任务和学科专业进行调整, 开辟了一条培养新型工农知识分子的道路。 以 1956年为例, 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基本成型, 发展成为一所, 以培养马列主义师资和财经、政法干部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1957年以后, 中国人民大学的系科设置有了调整, 其结果以 1965年底 为例, 全校共有 1个学院、 12个系、 3个研究所、 1个研究室。 设有 19个专业。 从建校到 1965年15年间, 中国人民大学共接收过 24个国家和地区的 400多名 留学生, 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 65870 名, 取得科研成果 2397 项。

第三阶段 (1966年至1976年) 是 "文革" 动乱时期。 1966年开始的 "文革" 给中国人民大学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大批干部、 教师遭到批斗, 各级党政组织陷于瘫痪, 全部教学、 科研工作被迫停止。 1970年10月, 北京市革命委员会通知中国人民大学停办; 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 具有30多年光辉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大学被解散了。

中国人民大学 (1977 至 今)

第四阶段 (1977年 迄今) 是改革开放振兴时期; 1977年9月, 邓小平提出: "人民大学是要办的, 主要培养财贸、 经济管理干部和马列主义理论工作者。" 1978年3月, 中共中央指定 成仿吾、 郭影秋 负责筹备恢复中国人民大学的工作。 同年7月7日, 国务院在国发 [1978] 129号文件中 重申: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大学。 恢复中国人民大学对于加强马列主义社会科学理论人才、 经济管理人才和高等学校政治课师资的培养工作, 都具有重要作用; 当年7月29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任命 成仿吾 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校长, 郭影秋 为党委第二书记、 第一副校长。

Saturday, January 24, 2009

粟裕 大将 (连载28)

回顾历史, 一些赫赫有名的将军, 那名气其实并不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 即便在 将对将 捉对儿 厮杀的冷兵器时代, 将军的主要职责仍是行兵布阵, 运筹帷幄。 一个战斗、 战役打不打, 怎样打, 同级之间, 上下级之间, 见仁见智, 实在是自然、 正常而又经常发生的。 既然世上没有没打过败仗的将军, 那么这次我对了, 你错了; 那次我错了, 你对了; 也无损名将风采。 如果正确意见都是 “党委意见”, 那将军就吃了 “大锅饭” 了。 都是名将, 等于没有名将。 曾任四野副参谋长的 苏静, 却好像连这种 “名将” 的 “大锅饭”, 也吃不上。 因为他从未带兵打仗。

1910年 生于福建 海澄 (今龙海) 县的 苏静, 读师范时参加学生运动被追捕, 逃往缅甸, 在当地教书, 收入颇丰。 “九一八” 事变后回国, 参加红军。 长征时红1军团在前边开路, 时任军团侦察科参谋的 苏静, 每天的工作之一, 是绘制行军线路图。 突破腊子口后, 毛泽东亲自到1军团指挥部队北进, 苏静 每天早晨都要向 毛泽东 报告当天的行军路线。 长征期间, 他绘制了几百张行军线路图, 仅存的几张, 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

1938年 115师 挺进晋西, 国民党派个联络参谋来做联络工作。 负责联络、 接待的侦察科长 苏静, 发现这个联络参谋收买了115师一个译电员, 并骗取了密码本。 他毫不客气地索回了密码本, 不动声色地处理了变节分子, 并假装无意地不时透露些部队 “情况”。 晚上, 每当这个联络参谋用电台把 “情况” 发回去时, 假装睡觉的 苏静 就在被子里手写心记, 很快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密码。 从侦察科长到情报处长, 苏静 的主打专业就是这个。 从东北到江南, 林彪在电报中经常提到的 “密息”, 指的主要就是破译敌人电台密码所获得的情报。 到东北的第一个歼灭战, 秀水河子战斗, 敌主力一个营及师属 山炮营、 运输连, 远离主力达 3天 路程。 战前 苏静 仔细核实情报, 认准了, 立即报告 林彪, 林彪 立即下定决心, 调集部队, 将其吃掉。 不久, 情报处又以准确情报, 保障了大洼战斗的胜利, 歼敌4400余人。 在解放战争中, 林彪 经常指挥到师团, 原因之一就是情报及时、 准确。 在东北, 林彪曾对他的秘书 季中权 说, 苏静 能抵10万兵。

苏静 是当年唯一秘密进入北平的解放军代表, 与傅作义的代表共同起草了 《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 并在协议上签字。 他的儿子 苏晓林, 看了他写的一篇回忆录 《回忆北平和平谈判》, 结论是3个字: 流水账。 父亲说: 我只是个历史见证人, 领导派我去, 我执行命令, 就去了, 就是这么个过程, 还能怎么写? 儿子说: 你当时总有些思想活动吧? 再说了, 一个人独闯国民党占领下的北平, 能没有危险吗? 父亲说: 有什么危险的? 兵临城下, 是傅作义邀请我的, 跟着他的谈判代表进去就是了。 “两国交兵, 不斩来使” 嘛。 儿子说: 话是这么说, 可古今中外, 斩的还少吗? 再说, 城里特务那么多, 当时力主和谈的原北平市长何思源的家, 不就被特务炸了吗? 一家 6口, 1死 5伤。 不管怎么说, 也不管我是不是你的儿子, 实事求是, 北平和平解放, 你是立了大功的。 父亲说: 那时双方都希望和平解决, 所以不会有危险。 我只是一个联络员 (在这篇回忆录中, 他也说 “我只是一个联络员”)。 如果没有我, 领导换别人去, 也是一样的。

Friday, January 23, 2009

人文社会科学 与 林语堂 (连载3)

林语堂 履历 (其二)

1945年, 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 任校长; 1947年, 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 1952年, 在美国, 与人创办 《天风》 杂志; 1966年, 定居台湾; 1967年, 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 1975年, 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1976年, 在香港逝世。

林语堂 与 其人文社会科学的形式化 (其三)

林语堂的数字化系统, 没有停留在泛泛而谈, 他还给出具体的个例, 如下:

莎士比亚 R = 4, D = 4, H = 3, S = 4; 即: 莎翁的 P = (4,4,3,4);
雪莱 (1,4,1,4); 李白 (1,3,2,4); 杜甫 (3,3,2,4); 苏东坡 (3,2,4,3)。

《生活的艺术》 语录摘选 (二)

艺术, 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 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 死气沉沉的思想, 和不自然的生活, 下的一种警告。 它教我们, 在矫饰的世界里, 保持着朴实真挚。

如果我们, 在世界里有了知识, 而不能了解; 有了批评, 而不能欣赏; 有了美, 而没有爱; 有了真理, 而缺少热情; 有了公义, 而缺乏慈悲; 有了礼貌, 而一无温暖的心。 这种世界, 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

一个女子, 最美丽的时候, 是在她立在摇篮的面前的时候; 最恳切, 最庄严的时候, 是在她怀抱婴儿, 或搀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候; 最快乐的时候, 则如我所看见的一幅西洋画像中一般, 是在拥抱一个婴儿, 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候。

人生真是一场梦。 人类活像一个旅客, 乘在船上, 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 在某一地方上船, 在另一个地方上岸, 好让给其他河边等候上船的旅客。

人生是残酷的。 一个有着热烈的、 慷慨的、 天性多情的人, 也许容易受他的比较聪明的同伴之愚。 那些天性慷慨的人, 常常因慷慨而错了主意; 常常因对付仇敌过于宽大, 或对于朋友过于信任, 而走了失着。 . . . 人生是严酷的, 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 热情必须和智勇连结起来, 方能避免环境的摧残。

凡是谈到真理的人, 都反而损害了它; 凡是企图证明它的人, 都反而伤残歪曲了它; 凡是替它加上一个标识, 和定出一个思想派别的人, 都反而杀害了它: 而凡是自称为了信仰它的人, 都埋葬了它。 所以一个真理, 等到被竖立成为一个系统时, 它已死了三次, 并被埋葬了三次了。

Thursday, January 22, 2009

人民大学沿革 (连载3)

华北大学 (1948 – 1949)

1948年8月24日, 华北大学成立, 校址设在河北省正定县城。

华北大学受中共中央华北局领导, 吴玉章 任校长, 范文澜、 成仿吾 任副校长, 钱俊瑞 任党委书记,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华北大学 以培养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服务的政治、 经济、 文化艺术、 教育等方面的干部为办学宗旨, 下设四部两院 :一部为政治训练班, 对知识青年进行短期政治思想训练; 二部为教育学院, 培养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干部; 三部为文艺学院, 培养文艺干部; 四部为研究部, 从事研究和培养、 提高大学师资; 两院是工学院和农学院。

1949年4月, 华北大学迁入北平。

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放宽招生条件、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 为解放全中国迅速培养大批干部的指示精神, 华北大学把办学重点放在一部, 招收学员 15000余人, 并在 正定 和 天津 各办一所分校。 1949年底, 大部分学员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 至此, 华北大学圆满完成了为全国解放培训干部的历史性任务。

华北大学孕育了新中国一批各种类型的高等院校。

1948年 至 1949年 期间, 为了适应文化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需要, 一些下属单位陆续脱离学校独立办学。

工学院独立出来发展为 北京工业学院 (现名 北京理工大学); 农学院 与 北京大学农学院、 清华大学农学院 合并成立 北京农业大学; 二部外语系 离开学校, 同 北平外事学校 合并成为 北平外国语学校, 后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三部离开学校后分别筹建、创立了 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 (后名为浙江美术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 以及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青年艺术剧院、 中央歌剧院、 中国京剧研究院 等。

华北大学 还抽调部分干部、 教师 分赴中原和广东, 筹建 中原大学 和 南方大学。

从 1948年8月 至 1949年底, 华北大学共为国家培养干部 19194名,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 (1949 至 1970)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此,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为了培养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素养和专业知识的新中国的建设人才, 中共中央决定以 华北大学 为基础, 合并 中国政法大学, 调来 华北人民革命大学 部分干部组建 中国人民大学。

Wednesday, January 21, 2009

张延访谈 (连载24)

网友: 主持人的文字功底很不错, 你有没有写文章, 或者打算出书呢?
张延: 现在没有, 以后有没有, 不知道。
网友: 你更喜欢纯娱乐性的节目, 还是综合性、 新闻性比较强的节目?
张延: 其实, 在我以往主持过的节目当中, 好象每一个类型都做过, 都尝试的做过。

比如说, 当时在香港无线电视台做过追击性的, 好象有点象新闻播报员是的; 即: 突然间, 八号台风来了, 得赶到那儿做报道, 等等; 是做过这样的工作的。

其实, 我都挺喜欢那些工作的。

我觉得, 主持人还是要看现在有什么栏目出现? 如果有一个栏目, 还可能是你以往没有做过的, 他来找你的话, 你做还是不做呢?

我觉得, 只有当这个栏目呈现的时候, 您才会有作出决定的时刻, 即: 做呢? 还是不做呢?

作为我个人来讲的话, 哪个选择都不会不属挺喜欢之列, 对吧?

主持人: 今天非常感谢 张延 到我们的嘉宾聊天室作客。 张延, 还有什么话要跟各位网友说吗?
张延: 谢谢你们的支持, 也谢谢你们一直在关注我。

有很多朋友, 几年前就看我演的戏, 千万不要弃我而去 (笑); 因为现在新人实在是, 相当的多。
主持人: 今天的聊天, 到此结束。 谢谢张延, 和各位网友的参与。

(连载完)

Tuesday, January 20, 2009

丝绸之路点滴 (连载2)

号外2: “箭在弦上” 乎?

大喜之日即将来临, 大家伙瞧得起俺, 似乎 “义不容辞”, 且 “责无旁贷”, 所以没有 “班门弄斧” 之嫌; 对不对哦?

话说上回叙述着 “塔什库尔干” 是否就是史上名城 “石头城”? 其实, 还可以从一些洋探险家的游记里, 得到许许多多的解说, 自然也是 “一锅粥”。 无论如何, “游记” 会给你装上 “第三只眼”, 加上您的渊博知识, 必可逃脱 “盲人摸象” 之境况, 非俺辈所能比得了的。

史上, 欧洲人为了逾越波斯人在丝绸之路上的障碍,肯定曾进行过多次尝试; 但传下来的史书内, 仅记载一次, 大体如下:

“公元 140年左右, 亚历山大里亚的托勒密, 曾引用过推罗 (地中海东岸 腓尼基海港城市) 地理学家 Marinos 记录。 即: Marinos 记载道, 马其顿的一位希腊人 Maes Titianos, 曾在公元1世纪末, 组织过一次对从地中海到塞里斯 (古代希腊人称中国为此名, 意为 “丝国”) 之路途的全面考察与探险。 托勒密 综合了 Titianos 所提供的信息 和当时航海家们所转述给他的情况, 推断出从叙利亚的 Hierapolis 到 塞里斯 首都 Sera (应指长安, 今陕西西安) 为 1.1万 公里的行程”。

法国学者 Luce Boulnois 的 《瓦罕走廊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问题》 一书里的第五章 (另: 有耿升翻译的 《丝绸之路》, 同一作者法国人 吕斯.布尔努 Luce Boulnois, 法文书名为 《La Route de la Soie》 ) “进货商团之途: 从石头城到玉门” 陈述了此事。 在该章节中, Luce Boulnois 详细介绍了 石城 - 今天的 石头城遗址 (古朅盘陀国国都)。 据该作者, 波斯的转口贸易货物, 是丝路商团队经过此城堡后, 翻越葱岭, 再南下至西域一个盛名的集散地, 众商团队在该集散地休息生养; 作者似乎推断该集散地, 就是史上享有盛名的石城; 且据作者分析, 该集散地还是众多大山峻岭之汇合处; 进而, 提出那所谓大山峻岭应当是指喜玛拉雅大山脉。 由此, 作者给出四个可能之地, 排在四位之首的, 是今日中国新疆的塔什库尔干。

补贴: “红其拉甫” 口岸位于 帕米尔 高原上的 塔什库尔干 塔吉克自治县, 是中国与巴基斯坦边界的通商口岸, 也是新疆唯一的一个对第三国开放的公路口岸, 是中国西部通往 中东、 南亚次大陆 乃至 欧洲 的重要门户。 口岸原来设在 塔什库尔干 的 皮拉力, 距 中、巴 边境 34公里, 海拔高度 4700米, 高寒缺氧。 1993年, 红旗拉甫 口岸正式迁至海拔 3200米 的塔什库尔干县城。 新址距 中、巴 边境 131公里, 离 喀什 290公里。 古时, 会再由此前往阿富汗的 赫特拉 等地 . . .

Monday, January 19, 2009

人文社会科学 与 林语堂 (连载2)

林语堂 履历 (其一)

1912年, 入上海圣约翰大学, 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9年秋, 赴美入哈佛大学文学系; 1922年, 获文学硕士学位; 同年, 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 专攻语言学; 1923年, 获博士学位; 后回国, 任北京大学教授、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 和 英文系主任; 1924年后, 为 《语丝》 主要撰稿人之一; 1926年, 到厦门大学, 任文学院长; 写杂文, 且研究语言; 1927年, 任外交部秘书; 1932年, 主编 《论语》 半月刊; 1934年, 创办 《人间世》; 1935年, 创办 《宇宙风》, 提倡 “以自我为中心, 以闲适为格凋” 的小品文, 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 1935年后, 在美国, 用英文写 《吾国与吾民》, 《风声鹤唳》; 在法国, 写 《京华烟云》 等, 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 曾一度回国, 到重庆讲学。

林语堂 与 其人文社会科学的形式化 (其二)

林语堂还进而将其前述形式化系统数字化, 即: 让 R, D, 和 H 同前, 再增设 S 代表 “灵敏”, 且将敏感度由 “弱” 至 “强” 用数字 1至4 来表示; 同样的数字化方法也运用于 R, D, 和 H; 则对不同民族 (人种) 的个性 (P), 林给出如下属性:

英国人 R = 3, D = 2, H = 2, S = 1; 如果用四元组来表达的话, 即: P = (R, D, H, S), 则英国人的 P = (3, 2, 2, 1);
法国人的 P = (2, 3, 3, 3); 美国人的 P = (3, 3, 2, 2);
德国人的 P = (3, 4, 1, 2); 俄国人的 P = (2, 4, 1, 1);
日本人的 P = (2, 3, 1, 1); 中国人的 P = (4, 1, 3, 3)。

《生活的艺术》 的语录摘选 (一)

享受悠闲生活, 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 便宜得多。 要享受悠闲的生活, 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 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 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只有快乐的哲学, 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 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 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 在我看来, 哲学的唯一效用, 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 比一般商人较轻松, 较快乐的态度。

作家的笔, 正如鞋匠的锥, 越用越锐利; 到后来, 竟可以尖如缝衣之针; 但他的观念的范围, 则必日渐广博; 犹如一个人的登山观景, 爬得越高, 所望见者越远。

一本古书, 使读者在心灵上, 和长眠已久的古人, 如相面对; 当他读下去时, 他便会想象到, 这位古作家, 是怎样的形态, 和怎样的一种人; 孟子和大史家司马迁, 都表示这个意见。

Sunday, January 18, 2009

人民大学沿革 (连载2)

续华北联合大学 (1939 – 1948)

1941年8月 至 1943年, 是晋察冀边区最困难的年代, 敌人的 "扫荡"、 封锁使根据地缩小, 边区粮荒严重, 生源减少。 华北联合大学经过两次缩编, 只保留了教育学院, 改由边区行政委员会领导。 在此期间, 许多干部、 学员在对敌斗争中牺牲。 1944年, 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 对华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的性质、 任务、 教育方针 等问题做了具体规定, 即 以提高在职干部水平、 文化为主, 贯彻学以致用、 理论和实际 密切联系的原则, 培养干部为抗战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服务、 为群众服务的技能。

抗日战争期间, 华北联合大学 在残酷的敌后战场办学 6年, 培养干部 逾万。 其中政治经济行政干部 3000多人, 教育工作干部 3000多人, 文艺干部 1000多人, 政治理论、 文学艺术、 教育、 政法、 财经等 方面的教师和理论人才 数百人, 短期培训干部 2000多人。

1945年8月,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12月10日, 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决定全面恢复 华北联合大学, 任命 成仿吾 为校长兼党委书记, 实行校长负责制。 设政治班; 教育学院, 下设教育系、 国文系、 史地系; 法政学院, 下设政法系、 财经系; 文艺学院, 下设文学系、 音乐系、 戏剧系、 美术系、 新闻系、 舞蹈组; 外语学院, 下设英语系、 俄语系; 复建了文工团。 全校共约 1100人, 其中教工约 400人, 学员约 700人。 华北联合大学明确学校的教育方针 是政治思想教育先行, 思想教育与业务教育并重, 教学必须同实际密切结合。 并规定: 在解放战争的情况下, 学校的办学方向 以办短期训练班为主, 兼顾将来, 积极建设学校, 为向新型正规大学过渡作准备。 从1945年8月 至 1948年8月, 华北联合大学 共培养了政治、 经济、 教育、 文学艺术、 外语、 新闻等 方面的干部约 2000人。

华北大学前身之一: 北方大学 (1945 – 1948)

1948年春, 中共中央决定将 华北联合大学 和 北方大学 合并, 成立 华北大学, 以便集中力量扩大办学规模, 为迎接全国解放培养大批建设干部。 北方大学 1945年11月 成立于晋冀鲁豫边区, 是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边区人民政府创办的 一所规模较大、 学科专业比较齐全的高等学府, 由 范文澜 任校长,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下设行政学院、 财经学院、 教育学院、 工学院、 医学院、 农学院、 艺术学院。

北方大学 以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从事和平建国的各种专业人才为宗旨, 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 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 大胆创新, 不断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设置, 并把政治思想工作同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时提倡自由思想、 民主讨论、 互相学习、 追求真理、 实事求是的学风, 逐渐培育起实事求是、 团结友爱 、 耐劳朴素、 活泼愉快的校风。 北方大学建校两年多的时间中共培养了各种专业人才 1000多人。

Saturday, January 17, 2009

张延 访谈 (连载23)

网友: 我很喜欢你, 但你在 《导弹旅长》 中的演出, 让我不敢恭维; 你演的好象不是一个专业的导弹专家, 而是一个模特, 整天成套的换衣服, 好象在秀自己。
张延: 谢谢这位朋友给我提的建议。 我当时问过我们的导演, 这么年轻的专业导弹专家, 现在有吗?

其实, 我很想了解这样的科学家, 和其背景。 导演说, 有啊, 当然有啊。

象我们平时, 生活当中接触的, 一些新朋友, 你跟他聊天的时候, 根本不知道他是做什么职业的; 可是, 你会发现你跟他有话题, 有沟通。 因为, 大家年龄相仿, 不能说科学家就没有时装爱好, 或者其他的爱好; 她只是一门心思做科研。 当然,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 针对这样专业的人士, 我们会非常细致地讲她的工作。

《导弹旅长》 是一部军人戏, 以军人为主; 其实, 在这个戏里, 我的戏份不是非常的多。 当时, 我也问过导演, 怎么样把握这个人物? 导演希望, 我不要演成传统认为的很内秀、 很稳重; 甚至, 戴个眼镜的, 比较传统的知识分子。 导演说, 你就按照时尚女性去演绎。 其实, 在片中换衣服的问题, 我也跟导演沟通过, 她的服装怎么样? 大家认为, 就按照时尚女性去演; 比如说, 我们生活当中, 一天会换两三套衣服。

我一直不知道, 这个人物出来以后, 给大家的感觉怎么样? 今天这位朋友提出来, 我觉得很好; 至少, 我觉得冯媛媛做事业的热情, 打动了我。

Friday, January 16, 2009

粟裕大将 (连载27)

国民党情报部门就向蒋介石和傅作义报告: 林彪尚在沈阳开会。

林彪指挥作战之细节: 一封电报, 少则几十、 上百字, 多则几百、 千把字; 1948年1月5日, 这一天林彪拍发了 30封电报, 哪该是个什么篇幅? 这些只是给下边各部队的电报, 还有给上级的呢? 而且, 那是战争年代, 是不是还有遗失的呢? 接下来的 3天,分别是 28封、 27封、 19封。 同年5月24日的电报, 竟达 39封。 不知道是不是林彪的最高纪录。 也不知道是不是中国将帅的最高纪录。 问题的实质, 不在于一天口述了多少电报, 如何熬精费神, 呕心沥血, 而在于究竟在战场上收获了什么。 只要醒着, 林彪脑子里的那个车轱辘, 就没有闲着的时候。 让我们看看, 林彪发出的这 30封 电报的标题:

1. 关于歼敌四十三师等部, 我各部攻击任务时间区分; 2. 胺岭岗子等地作战部署; 3. 炮师应于本日十四时赶到川心店参战; 4. 关于进至河套一带抗敌给二十九师的命令; 5. 给骑师关于本日十四时赶到巨流河以北的命令; 6. 给八、 九纵关于立即向老边前进的命令; 7. 给一纵关于力争在本日十四时赶到巨流河的命令; 8. 黄家岭辛家店之敌由二纵担任迂回切断; 9. 关于九师应向巨流河前进的命令; 10. 望八纵立即向旗堡前进; 11. 四纵应全力向老边前进; 12. 望十六师随时抓住公主屯撤退之敌; 13. 二、 七两纵应立即出发; 14. 八纵仍须向大民屯方向前进; 15. 炮兵应立即向川心店前进; 16. 望十纵及三师抓住增援公主屯之敌; 17. 关于包围敌第二师给四纵的命令; 18. 十一师应进至马堡子一带防敌撤退与增援; 19. 望三纵令九师首先歼灭敌一九五师; 20. 六纵应正面抓住敌人; 21. 望一纵向老边方向派出有力部队; 22. 关于歼灭由石佛寺以东向西增援之敌给十纵及三师的命令; 23. 给独五师于明日进至调兵山以南的命令; 24. 望四纵各师监视敌二○七师的行动; 25. 三十师应到东蛇山子一带协作二十师作战的命令; 26. 给炮师关于向公主屯以南前进的命令; 27. 关于第六、 七纵、 炮兵统归二纵指挥的命令; 28. 关于歼敌五十五师给二十九、 三十师的命令; 29. 给骑师关于明日向沈阳近郊前进的命令; 30. 同意关于二、 七纵、 炮师五日二十时关于协同作战的报告。

谈起林彪的六个战术原则, 当年的四野老人津津乐道: “一点两面”、 “三三制”、 “三猛战术”、 “三种情况三种打法”、 “四快一慢”、 “四组一队”。 老人们都说, 这些战术原则, 别说师团干部, 就是连排干部, 甚至许多班长、 老兵、 骨干, 当时都懂、会用。 这是打胜仗的原则。 林彪这人话语金贵, 在这上头却不惜话语, 各种场合有机会就讲, 不厌其烦地讲, 就怕你搞不懂,不按他的来。 国民党称东北共军战术水平高。 对辽沈战役的评价则是: “对兵力之分配, 完全符合节约与集中之原则”, “对大兵团之运用,时空力之分配, 缓急先后, 悉合机宜, 决非幸致。”

贴花: 既然说了林彪, 可顺带提从未带过兵 打过仗的 开国将领 中将 苏静, 原四野 副参谋长1955年授军衔中将, 被林彪喻为一人能抵10万兵 的名将。

从未带过兵 打过仗的 开国将军: 中将 苏静 (长篇连载)

Thursday, January 15, 2009

人文社会科学 与 林语堂 (连载1)

林语堂, 1895年10月10日 – 1976年3月26日, 福建龙溪 (现福建漳州) 人, 原名 “和乐”, 后改 “玉堂”, 又改 “语堂”; 笔名 “毛驴”、 “宰予”、 “岂青” 等; 中国现当代著名学者, 文学家, 语言学家。

林语堂与其人文社会科学的形式化 (其一)

现实 (R) 减去 梦想 (D) 等于 禽兽 (A), 即: R – D = A
现实 添附 梦想 等于 理想 (I),即: R + D = I
现实 附加 幽默 (H) 等于 实在 或 承前 (C), 即: R + H = C
梦想 拿掉 幽默 等于 盲从 (F), 即: D – H = F
梦想 添加 幽默 等于 空想 (f), 即: D + H = f
现实 添附 梦想 (再) 添加 幽默 等于 明智 (W), 即: (R + D) + H = W

Humour (“幽默”) 的译法

大多数人以为 “幽默” 一词, 乃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于 1924年 率先介绍, 而出现于国文。

对此, 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委员、 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张继平认为, 此说有失公平, 且不确切。

据张继平向记者介绍: 第一个将英语单词 “humour” 译成中文的, 理应是国学大师王国维; 他比林语堂 (首次) 使用 “幽默” 这一译法, 还要早 18年; 即: 王国维在 1906年 出版的 《屈子文学之精神》 一书中, 普议及 “humor” 一词, 且将其音译成 “欧穆亚”; 据其叙述, “欧穆亚” 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 且未展开其论述, 以后也未再议。

1924年, 林语堂在 《晨报》 副刊上连续撰文, 定 “幽默” 为 “humor” 的汉译名。

由前二者,不难得出结论: “humor”一词的中文翻译第一人, 属王国维; 据此, 可推断 “humor” 进入汉语至少有100年 (1906 – 2009)。

另外, 古文献里, “幽默” 一词在汉语最早见于屈原的 《九章•怀沙》: “煦兮杳杳, 孔静幽默。” 而此处的 “幽默” 意为 “幽默无声”。 然而, “幽默” 一词作为音译的外来词, 与古汉语词语 “幽默” 并无必然联系。 只是随着 “幽默” 一词新译而 “猝死”, 即: “幽默” 作为古汉语,其词语的本义已被新义所取代。

林语堂解释道: “凡善于幽默的人, 其谐趣必愈幽隐; 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 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 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 与粗鄙的笑话不同, 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林语堂把 “humor” 译为 “幽默”, 当时许多文化名人持有异议。 鲁迅曾认为它容易被误解为 “静默” 或 “幽静”, 而觉该译法不妥。 翻译家李青崖主张译为 “语妙”、 但 “语妙天下” 是句成语, 有 “光说不做” 的含义。 语言学家陈望道拟将其译成 “油滑”, 又觉不够确切, 且有轻浮之嫌。 后来, 语言学家唐栩侯又将其译作 “谐穆”, 认为一 “谐” 和一 “穆” 构成 “humor” 的整体。 最终, 林语堂的翻译方法还是被世人所认可, 一直沿用至今。

自 20世纪 20年代起, 林语堂和中国新文学运动旗手鲁迅一起, 运用幽默手法, 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政治、 思想和文化斗争中, 探索幽默理论, 并创造了基调高亢、 语言诙谐、 讽喻犀利的 “语丝体” 散文, 而林语堂本人也被称为 “幽默大师”。

Wednesday, January 14, 2009

人民大学沿革 (连载1)

“中国人民大学” 是在中国共产党党中央直接关怀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一所社会主义的新型大学。 她有光荣的历史和传统, 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起了重要作用。 65年来艰苦创业, 衍生了众多院校, 培育了数代精英, 对祖国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 其间历经 “陕北公学”、 “华北联合大学”、 “华北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几个主要阶段, 贴上简介如下:

陕北公学 (1937 – 1939)

1937年 "七七" 事变以后, 为造就成千上万的革命干部, 满足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 中共中央于 1937年7月底 决定创办陕北公学, 并于8月任命 成仿吾 为陕北公学校长兼党组书记。 陕北公学 实行党团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直属中央组织部、 中央宣传部领导, 是共产党中央直接领导创办的一所革命的大学。 陕北公学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 "实施国防教育, 培养抗战人才", 为此制定了 "帮助青年获得抗战中实际工作的方法与民族自卫战争的最低限度的理论基础" 的教育方针, 并根据 七分政治、 三分军事的 原则制定教学计划, 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教学内容少而精、 教与学一致 确定为教学工作的原则。 在办学过程中, 陕北公学形成了 "忠诚、 团结、 紧张、 活泼" 的校风。 办学两年, 陕北公学共培养 6000多名 学生, 吸收 3000多名 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是陕北公学教育的伟大成果, 是陕北公学对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不朽贡献。

华北联合大学 (1939 – 1948)

1939年夏, 抗日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日寇、 国民党顽固派 加紧进攻解放区。 6月, 中共中央决定 陕北公学、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 延安工人学校、 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 四校联合 成立 “华北联合大学”, 开赴华北敌人后方办学。 7月7日, 华北联合大学在延安宣告成立, 成仿吾 任校长兼党组书记, 实行党组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设社会科学部、 文艺部、 工人部、 青年部。 华北联合大学的教育方针是: 为革命实际斗争的需要, 而培养革命干部; 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贯彻少而精和通俗化的原则。 校训是 "团结、 前进、 刻苦、 坚定" 华北联合大学实行军事化管理, 培养出来的干部 都能适应在战争条件下工作的需要, 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办起的第一所高等学府, 被誉为 "插在敌人心脏上的一把剑"。

一年后, 学校向正规化方向发展, 将各部改为学院, 设有社会科学院, 下设 法政系、 财经系; 教育学院, 下设 教育系; 文艺学院, 下设 戏剧系、 音乐系、 美术系、 文学系; 工学院, 下设 机械系、 采矿系。 除原有的专修科外, 增设了 本科 和 预科。 后成立 法政学院、 群众工作部、 中学部。 这时 全校共 4000多人, 其中学员 3000 多人, 是华北联合大学 鼎盛时期。

Tuesday, January 13, 2009

张延 访谈 (连载22)

网友: 你希望一直在国内发展, 还是有进军国外的打算?
张延: 暂时还没有进军国外的打算, 以后会不会有, 不知道。
网友: 你好象没有拍过广告?
张延: 是啊。
网友: 每个明星都会有, 大大小小的广告商找你, 代言, 你为什么没有接呢?
张延: 也有广告商找我。 因为大家有, 很多的问题, 在沟通, 包括这个广告, 是不是适合我? 包括出来的形象, 会怎么样? 我的经纪人会, 跟他们沟通。

也许在未来, 不久, 大家就会, 看到我的广告。
网友: 好多次向同事说过, 找女朋友就想找你这样的。
张延: 真的, 谢谢。

Monday, January 12, 2009

粟裕大将 (连载26)

辽沈战役 始于1948年9月12日, 至11月2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 在辽宁西部和沈阳、 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 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 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林、 罗、 刘皓 九时半 辽沈战役伊始, 东北野战军突然出现在北宁线。 而今, 这支戴着狗皮帽子的强大的军队, 就要闪电般亮相华北平原了。 突然性是战场的本质, 战争中最有效的打击就是出其不意。 共产党蒙起国民党来, 一蒙一个准。 林彪是1948年11月30日离开沈阳的。

由粟裕提议, 且自个儿开始的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已于1948年11月22日结束; 整个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 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 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48年11月6日, 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 8日, 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 10日, 我军把黄百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 经过10天逐村恶战, 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 敌兵团司令黄百韬自杀。 同时, 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 出击徐 (州) 蚌 (埠) 线。 11月16日, 攻克宿县, 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这时, 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 刘伯承、 陈毅、 邓小平、 粟裕、 谭震林 组成总前委, 邓小平为书记, 统一指挥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 1948年11月23日, 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 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 28日, 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 徐州 “剿总” 总司令刘峙撤至蚌埠, 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挥。 12月1日, 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 4日, 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 6日, 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 即被歼灭, 孙元良只身潜逃。 同日,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 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 经过激战, 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 生俘黄维。 此后, 为配合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始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 对杜集团围而不歼, 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 淮海战役第三阶段, 1949年1月6日至10日, 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 经过4天战斗, 全歼邱清泉、 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 俘获杜聿明, 击毙邱清泉, 李弥逃脱。

话归平津战役, 第二天18时 (即: 1948年11月18日), 毛泽东又发一电, 在首先谈了傅系部队有可能起义后, 口气变了: 望你们立即令各纵以一二天时间完成出发准备, 于廿一日或廿二日全军至少八个纵队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行进, 突然包围唐山、 塘沽、天津三处敌人不使逃跑, 并采取使中央军不战投降 (此种可能很大)。 19日上午, 毛泽东收到复电:

军委: 十八日十八时来电敬悉。 我们决遵来电于廿二日出发, 详细部署另电告。

车轮滚滚, 载着 “黑土地之狐” 驰奔华北的黄土地。 1948年12月2日, 林彪从喜峰口入关。 杜聿明、 陈诚、卫立煌已是手下败将, 黑土地辉煌的一页已经翻过去了, “黑土地之狐” 在琢磨黄土地上的对手了。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 在林彪到达喜峰口时,新华社和 《东北日报》 发表一则消息, 说林彪正在沈阳主持东北局会议。

Sunday, January 11, 2009

心理学与其量化之研究 (连载5)

事实上, 皮亚杰的理论类似于陈立论文中的结论, 即 “g因素” 模型逐渐简化的观点。 智力的发展到底是循 “分化” 还是 “整合” 的途径展开, 迄今仍无定论。 不过, 陈立的研究与结论, 无疑是至今依然在热烈争论的, 智力发展规律之论争的始作。

小结

陈立, 1902 – 2004, 字卓如, 曾用笔名 “方正”。 湖南平江人。 中国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 智力理论和心理测验研究的先驱。 1928年, 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 193O年, 留学英国, 师从著名心理学家 斯丕尔曼 教授。 1933年, 获英国伦敦大学理科心理学博士学位。 曾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 英国工业心理研究所、 德国柏林大学心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1935年, 回国后, 任中央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合聘的工业心理研究员。 1939年起, 任浙江大学心理学教授、 文学院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 历任浙江大学教育系主任, 浙江师范学院 (后改为杭州大学)副院长、 院长, 杭州大学(原杭州大学并入浙江大学)副校长、 校长等职。 曾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学术委员兼研究员, 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浙江分会理事长, 浙江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浙江省科普协会主席, 浙江省科协副理事长,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陈立简介完)

另注:

皮亚杰, Jean Piaget, 1896 – 1980, 瑞士心理学家, 发生认识论 (Cognitive Development) 创始人, 据称, 该学科的著名口号是: “Intelligence is what you use when you don't know what to do”。 1918年, 获瑞士纳沙特尔大学 (University of Neuchâtel) 博士学位, 论文题目为 《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 1921年, 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 1924年起, 任日内瓦大学教授 (University of Geneva)。 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 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1954年, 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此外, 皮亚杰还长期出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 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干事等职。 皮亚杰在多个国家著名大学获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等。

1955年, 皮亚杰为了致力于研究发生认识论, 在日内瓦创建 “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 任该中心主任; 该中心集合各国著名 哲学家、 心理学家、 教育家、 逻辑学家、 数学家、 语言学家 和 控制论学者, 一块研究发生认识论, 对于儿童各类概念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 进行多学科的深入研究。 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 它们分别是: “感知运动” 阶段 (从出生到两岁左右), “前运演” 阶段 (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 “具体运演” 阶段 (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 “形式运演” 阶段 (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 其早期研究注重儿童语言和思维等认识的发展, 并从此入手, 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献。 其学识渊博且贡献卓越, 1968年, 获美国心理学会的心理学卓越贡献奖; 1977年, 获该会桑代克奖以表彰他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 1972年, 荷兰授予其相当于诺贝尔奖的荣誉 “伊拉斯姆士” 奖。

(另注完)

Saturday, January 10, 2009

坊间盛传: 北大学子 “傻冒” . . .

一家人 “省吃俭用” 培养出一个 “高材生”, 进了北大那个 “门”, 那可是一家子的 “指望”; 若再能好好地走出那个 “门” 的话, 自然地以为一棵 “摇钱树” 栽培成功, 接下来的活, 不可避免地是, 去期待 “年复一年” 的 “收获果实” 与 “回报丰收”, 哪里还有什么 “投资风险” 一说; 若说 “风险”, 理所当然地由社会来承担; 不是吗? 要不你也来培养栽培一个如此那般的 “高才生” 或 “北大学子” 给大家看看? 你小子, “撒泡尿照镜子”, 去养个娃试试? 那可是, “一泡屎一泡尿”, 还有知 “感冒发烧” 与觉 “头疼脑热”, 含辛茹苦 “二十年” 啊?

抗争无益, 于是乎 “投桃送李”, 各类 “仁人志士” 汇聚 “门” 下, 可一块 “一展宏图”; 于是乎, 不再是一个人的 “头疼脑热” , 也不是一家人的 “家长里短”, 更不能仅限于 “街坊邻居” 或 “老乡” 与 “同学”, 大家一起来参战, 丰收的果实比蜜甜。

会不会再来一个 “远华” 案呢? 或什么的? 管它呢? 不行的话, 大不了 “脚底磨油”, 那 “傻冒” 学子只能是自个儿 “吃不了兜着”, 您说能 “赖” 谁?

同志们加油啊! 革命尚未成功, 大家还需努力!. . .

知道啥叫 “社会盲点” 和 “思想误区” 吗?

注: 昨儿还是前天, 贴上本博文, 被撤; 无言, 是惊? 是喜? 是忧? 觉得还是有愧, 放上来, 同表 “征文” 启事之诚意。

Friday, January 9, 2009

张延 访谈 (连载21)

网友: 你这么高, 会不会对跟你合作的男主持人, 造成困扰呢?
张延: 我觉得这点, 李彬很自信; 我以往做节目, 真的不穿高跟鞋。 这也是, 大家觉得我, 不是很高的原因。

我今年做, 欢乐总动员的时候, 也穿高跟鞋; 但是, 李彬就, 从来没有抱怨过; 李彬有, 很多可爱的地方, 很随和、 亲切。

胡可也是, 非常机灵、 可爱。

如果你, 现在问我, 最喜欢的主持人, 是谁的话? 必是李彬、 胡可。
网友: 在 《飞刀问情》 里面, 你扮演林诗音, 对吧? 里面有很多哭戏, 最动心的是哪一场?
张延: 我没有看过箫墙演的林诗音, 是有很多人, 让我事先观摩地看一下; 我觉得, 没有必要。

确实, 林诗音, 是一个非常有意境、 感觉的名字。

在 《小李飞刀》 的续集里, 因为她毁容了, 小李飞刀不能认识她了; 但是, 她还是认识小李飞刀。 所以, 有的时候, 她所能做的, 是随着她的眼泪, 而且只能是, 通过那泪, 去表达 . . .

我印象里, 我们刚刚拍戏没两天, 是拍结尾的时候, 小李飞刀吐血很严重; 这该是本片给大家留下疑点的戏吧?

例如: 到底他以后会去哪儿又如何呢? 那场戏是如此地特别的巧, 所拍的故事, 是他们两个人相认之后结婚时, 在一个房间里互望, 小李飞刀病得很严重, . . . 。

正在拍着, 忽然之间, 棚外响起了传统的锣鼓声、 唢呐声, . . .

让你情不自禁地感觉, 特别的忧伤, 又特别的, 怎么说呢? 像婚庆时应当演奏的音乐; 但又特别像丧礼上应该有的音乐。

那一瞬间, 我就抑制不住了, 仿佛一下子掉入了戏感里 . . . 。

Thursday, January 8, 2009

粟裕大将 (连载25)

1948年10月31日, 中央军委就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的任务, 电示 “林罗刘” 并东北局和华北局: “应休整一个月左右, 约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开始出动, 攻击平津一带。” 11月4日, 在给 “林罗刘谭” 的电报中, 又说明了同样的意见。 而现在, 毛泽东准备让林彪提前进关了。 因为自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将黄伯韬兵团大部歼灭后, 有迹象表明华北傅作义系的 20个师 可能退守绥远, 蒋介石的中央军 24个师 可能海运江南, 加强长江下游防线, 从而延缓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毛泽东的既定方针是: 务将华北敌军就地歼灭!

1948年11月16日凌晨4时, 毛泽东给 “林罗刘” 发电, 征询意见: 请你们考虑你们究竟以早日入关为好, 还是在东北完成休整计划, 然后入关为好, 并以结果电告为盼。 第二天下午, “林罗刘谭” 复电: 东北主力提早入关, 很困难。 因为东北解放后, 部队思想发生很大波动。 东北籍战士怕离开家乡, 怕走路太远, 甚至某些干部已开始生长享受情绪, 需要以大力解决这一问题。 过去因忙于战后问题的处理, 还未正式向战士解释此问题, 正布置通过各种方式解释此问题。 同时新兵和俘虏战士的补充, 还未就绪; 争取工作, 也要有相当时间, 否则逃亡减员会更严重。 此外部队冬大衣、 棉帽、 棉鞋均尚未发下。

一大堆困难, 都是实情。 林彪讲的和没讲的这些困难, 毛泽东大体上都清楚。 同一天22时 (1948年11月17日), 毛泽东再次致电 “林罗刘”: 欲抑留蒋、 傅两部于华北, 以华北我军现有兵力, 是无法完成的。 如果蒋匪集中其 24个师 于津沽一带掩护海运, 我们集中 程黄、 杨罗耿 两兵团, 无法破坏其计划。 如果使用 杨罗耿 于察绥方面, 亦没有充分把握阻止傅系西退, 因傅系可在 杨罗耿 到达绥东之前, 乃至杨罗耿 到达绥东之后, 利用其骑兵、 汽车及地方熟悉等条件, 经大青山北麓冲过去, 我军只能截歼其一部, 难于歼其主力, 傅系一退,蒋系必同时南退, 使我们两头失塌 ...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 望你们郑重考虑下述两个方案:

(甲) 东北野战军提前于本月25日 (戌有) 左右起向关内开动, 预计现在 锦、 义地区的部队, 下月10日 (亥灰) 以前可抵 天津、 唐山地区, 如敌正在南撤, 我可歼其一部或大部; 如敌尚未开动, 我可抑留该敌, 继续休整, 并修复北宁路, 然后大举歼敌。

(乙) 不管蒋、 傅军是否撤走, 仍按原计划休整到12月半, 然后南进。 即使说, 蒋、 傅要撤就让其撤走, 你们则准备到平津后无仗可打时, 即沿平汉路南下, 先在长江中游作战, 逐步东进与刘、 陈会攻京沪。

以上两案何者为宜, 望考虑电复。

依然是与 “林罗刘” 商讨, 但毛泽东的态度趋明显。

Wednesday, January 7, 2009

心理学与其量化之研究 (连载4)

陈立 在智力与测验理论上的学术成就 (续)

陈立 的前述研究从内容来说, 将 弗卢杰尔 的以 “疲劳” 为出发点研究 “O因素” 转为以 “注意” 为出发点来进行研究。 这样就使得其研究不囿于单一因素。 从方法论来说, 是寻找到某种途径去突破单因素的局限。 在该研究中, 陈立 对单因素分析, 即 对 斯丕尔曼 的 “四差法” 提出不同的看法, 倾向于多因素, 突破了 斯丕尔曼 的研究框架。 该结果写成博士论文 《感觉阈限和智力活动中的起伏》。

斯丕尔曼 在其两卷集的 《历代来的心理学》 一书, 曾加以征引陈立的工作。 弗卢杰尔 也把该论文摘要地编入 《智力波动的最新探讨》 一文, 尤其是文章的最后论及 “O因素” 起伏的周期时, 介绍了陈立的工作, 该文在 《英国心理学》 杂志发表。 因其 (陈立) 采用 “移动平均法”, 而使时相的测量得到一个新的处置。 该统计方法有别于以前的其他统计方法, 倍受同行们的注意。 一位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称它是 “对时相分析的一个新模式”。

对 “g因素” 的研究: 1939年, 陈立 针对 斯丕尔曼 提出的 “g因素” 不变说 (至少从 9岁 至 18岁 不变), 展开对智力发展规律的研究。 他编设 10种 测验, 对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的 近 800名 学生 (相当于 9至18岁 年龄范围) 进行测试, 计算近 400个 相关数据, 进行繁复的因素分析。 其结果归于认为 “g因素” 组成随年龄增长而简化, 该发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他写成的论文 《一组测验与教育水平不同为因素之分析》 在美国 《发展心理学》 上发表, 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高度注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阿纳斯塔西 (Anastasi) 率先在其 《差异心理学》 里加以运用。 后来, 泰勒 (Tyler) 在其 《人类差异心理学》 内认为陈立的论文是对 “g因素” 的进一步拓展, 是划时代的。 亨特 (Hunt) 在其 《智力与经验》 一书里, 认为陈立的立论, 和当代发展心理学权威 皮亚杰 (Piaget) 的 “守恒” 是由 “水平参差” 至 “划一” 的理论相互印证。

附注:

斯丕尔曼, Charles Edward Spearman, 1863 – 1945, 英国皇家协会会员, 开创性地研究人的智力及其量化的方法, 如: 通常所说的 “g 因素”; 据说, 他的研究与其在英国军方长达15年的 (秘密) 工作有关, 曾留学德国莱比锡大学, 1897年注册入学, 且毕业于1906年; 有消息说, 上大学期间, 他还返回英军参战, 证据为其在1904年发表的开创性论文, 即: 人之智力的量化分析。 策动心理学创建人, 麦独孤, William McDougall, 1871 – 1938, 将 斯丕尔曼 安排就职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Univesity College London), 让其直接就任副教授和心理学实验室主任。 麦独孤 本人却离职移民美国, 就职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七或八年, 而转往另一所美国著名高校杜克大学任职, 直至退休; 麦独孤 曾当选为英国皇家协会会员。 1911年, 斯丕尔曼升任专开的教授职位; 1928年,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开设心理学系, 斯丕尔曼 转往该系出任正式的心理学教授一职, 直至退休。

“g 因素”: 斯丕尔曼 本人对其开创性地发现 “g 因素” 的评判出处, 见 Ian J. Deary, Martin Lawn, and David J. Bartholomew (2008), 11, 122–142A, Conversation between Charles Spearman, Godfrey Thomson, and Edward L Thorndike: The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s Inquiry Meetings 1931–1938,pp. 156 –157。

(附注完)

Tuesday, January 6, 2009

才女系列连载5: 自有公论

调查显示, 女博士们普遍觉得生活压力过大。 具体表现为约 50% 的女博们感觉生活压力 “特大”, 而选择 “大” 的女博们达 40%; 对于压力大的原因, 44% 的女博归于 “经济”, 约 26% 的女博认为来自 “学习”。 对比之下, 持结婚 “难” 的女博们占 17%; 此外, 13% 的女博们表示生活压力源于家庭。

对于女博们的社会 “地位”, 约 48% 的女博们观察社会, 而愿意相信存在着那么一个双重怪圈, 即: “学历” 与社会 “地位” 成反比; 因为, 28% 的女博们不觉得其 “地位” 不高; 还有 24% 的女博们感觉存在另一个双重怪圈, 即: 知识 “丰富” 而受 “歧视”。

调查还揭示, 八成女孩之所以选择读博, 是因为愿意以 “白领” 的身份生活, 如: 服务于高校。 同时, 高校普遍出现 “非博莫入” 之坎。 是否可以据此, 推出该 “坎” 促使女孩本科毕业后选读 “硕” 与 “博”, 自有公论。

(才女系列连载完)

Monday, January 5, 2009

读者点播的 “插话”: 女作家 张曼菱

另: 由于 “张延 访谈” 连载长, 时而不得不发个 “号外 ” 什么的, 今儿当属这种 “题外话”。 欢迎 “拍砖” 或 “砸瓦”, 别客气!

姓名: 张曼菱; 性别: 女; 出生: 1948年; 民族: 汉; 籍贯: 云南昆明人。

1982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1969年, 赴盈江县平原区插队务农, 后历任昆明 医学院工人, 北京大学 中文系学员, 天津作家协会理事, 海南作家协会理事, 海南曼菱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独立制片人和导演, 职业作家, 文学创作二级; 1982年, 开始发表作品; 1985年, 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其作品如下: 长篇小说 《涛声入梦》 (已改编为电视剧本并录制播出)、 《瞬息风华》; 小说集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散文集 《曼菱闲话》; 中篇小说 《云》、 《星》、 《北国之春》; 散文 《得天独厚的放逐》; 电视剧剧本 《知青行 - 重归德宏州》 (已录制播出) 等。

其获奖情况: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获 1984年 天津鲁迅文艺奖;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已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并拍摄发行) 获 1983年 《当代》 文学奖; 长篇小说 《天涯丽人》 获 1991年 海南省文体厅开拓奖; 中篇小说 《唱着来唱着去》 获 1984年 《当代》 文学奖。

Sunday, January 4, 2009

粟裕大将 (连载24)

1948年4月中旬, 林彪 在哈尔滨主持东北局会议, 讨论今后作战问题。 并于4月18日 将结果报告 毛泽东 等, 认为 "对作战的根本意见" 是打长春, 计划从5月中旬开始, 采取攻城打援手段, 进行长春战役, 先扫清长春外围之敌, "进行攻城作业和各种攻城准备", "极力吸引沈阳敌人北上增援。 如敌增援, 则主力南下, 在四平附近野战中展开大规模的反击, 歼灭敌人; 如敌不增援, 则我军即对长春发动全面总攻, 计划在十天 半月左右的时间内 全部结束战斗。"

但东北野战军于 1948年5月外围战 失利后, 林彪 认为, 长春守军的战斗力和防御攻势, 都比原来估计的要强, 夺取条件还不成熟。 因此于5月29日致电军委: "我们建议改变硬攻长春的决心。" 6月5日, 未等军委回电, 他又提出东北野战军三个行动方案, 认为目前即使正式进攻长春, "成功的可能较少, 不成功的可能则较多", 最可行的是 "对长春采取较长的围城打援 然后攻城的办法。 时间准备两个月到四个月。… 这一行动 除多费去几个月的时间以外, 没有其他坏处, 但能有把握的歼灭敌人和拿下长春"。 毛泽东于6月7日复电基本同意 林彪 的方案, 并要求 "精心组织这次战役"。

但到1948年9月12日, 长春被围困了半年后依然没有攻下来。 出现了东北野战军 70余万大军 被 10万国民党军 牵制于长春地区, 同守军对峙的僵局, 攻撤两难。 蒋介石用一座孤城 "钳制共军大批主力南下" 的企图竟得以实现。

内幕: 当年毛泽东强令林彪提前入关 (长篇连载)

毛泽东吃着碗里, 看着锅里;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 一个有5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 毛泽东在滹沱河边散步。 太阳通红, 河水清亮,就像毛泽东的心情和思绪。 井冈山 → 瑞金 → 延安 → 西柏坡, 在毛泽东踏动历史的足音中, 中国革命正在硝烟中隆隆驰向下一个停靠点; 不, 那已经不是停靠点, 而是定都北平。

全国各战场的胜利, 特别是辽沈大捷, 使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国民党军队已由内战初始的 430万 人下降到 290万 人, 解放军则由 120余万 人增至 300万, 翻了一番还多。 而比数量更重要的, 是质量、 士气和人心。

1948年11月14日, 毛泽东在 《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 一文中断言: “原来预计, 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 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 便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 现在看来, 只需从现时起, 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 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 从根本上打倒了。” 而两个月前 (1948年9月7日), 即辽沈战役即将发起前五天, 毛泽东在给 “林罗刘” 的电报中说: “我们准备五年左右 (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 根本上打倒国民党, 这是具有可能性的。” 一个辽沈战役, 把5年打成3年。 问题是下一步挪动哪个棋子? 西北、 中原、 华东、 东北, 毛泽东高屋建瓴的目光通览周边战场, 一次次地凝望东北时, 他关注的是华北, 是平津。

Saturday, January 3, 2009

心理学与其量化之研究 (连载3)

陈立自称 “一生是个科普积极分子, 从 ‘五四’ 时期起直至今天”, 事实亦然。 他是 “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 的发起人之一, 长期以来担任科普协会、 科普作协的许多重要职务, 领导与参加了多种科普活动。 现在是浙江省科协的名誉主席。

1956 年 至 1988年, 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1989年迄今, 任中国人类功效学会名誉会长。 1984年迄今, 任国际组织发展学会顾问。 1952年, 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任。 1954年任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 1958年到现在, 任历届全国政协委员; 1978年 至 1983年, 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在学术研究上, 陈立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 他认为独尊一种理论或一种方法, 就是学术上的专制, 是肢解和毒害心理学发展的腐蚀剂。 最近他提出, 要让目前在心理学研究中, 流行的费歇尔的析因分析改弦易辙, 重视科学方法论的 “证伪”, 他认为只有求异, 才能真正推动科学进步。 “会心在四远, 不是为高飞”, 他引用潘天寿这两句警语以自励, 默默地实践着他的人生诺言。

其在智力与测验理论上的学术成就

关于O因素的研究: 当时, 心理学家 弗卢杰尔 (John Carl Flugel, 1884 – 1955, 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 曾留学德语世界最古老的五或六所大学之一德国维尔茨堡大学, 其主要贡献在于量化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 等人, 曾对此进行过一些零星研究, 但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存在一些漏洞。 1931年, 陈立结合心理物理学和心理测量等方法, 首先克服实验仪器设备缺乏的困难, 选了 120名 初中学生作为被试, 对智力操作和感觉阈限等, 进行起伏现象的研究。 这是 对O因素 取材最广泛, 而且是用个别被试进行的繁复实验室研究, 对O因素的确定, 作出了比较详细的验证, 同时证实了 O因素 变化的周期。 据称, “O因素” 就是指 男子 (是否还包括女子?) 通常在心理成熟过程中的 “恋母” 与 “恨父” (或 “恋父” 与 “怨母”) 之双重情结。

补注: 冯特与心理学 (之三)

冯特还认为心理元素可以结合成各种心理复合体, 就像可以用不同品种的酒, 混合成风格迥异的鸡尾酒一样。 他把由感觉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 “观念”, 如: 记忆、 知觉 等; 把由情感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 “感动”, 如: 情绪、 意志 等。 心理复合体是由心理元素通过 联想 和 统觉 两种形式而组成的。 联想是一种 被动的、 机械的 消极的 过程, 是一种低水平的心理组合方式。 比如: 儿童通过联想可以流利地背诵古文, 但是却不能理解文章内容。 统觉则是一个积极主动的高级心理过程, 是对经验的创造性的综合与把握的过程, 人的认识活动, 比如: 看新闻, 拟写一份策划, 主要都是通过统觉的创造性综合来实现的。 冯特通过对心理复合体的研究还提出了心理复合体形成的三个基本原则。 他也发现了有趣的错觉。

总而言之, 冯特一生的功绩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他让心理学从哲学的附庸中独立出来, 二是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三是他培养和建立了一支国际心理学的专业队伍, 而冯特与他们推动着心理学快速发展。 冯特在心理学史上将作为伟大的里程碑而永垂不朽。

(补注完)

Friday, January 2, 2009

才女系列连载4: 母女择偶 “代沟”

"博士, 尤其是医学博士, 大部分 压力较大, 社交面少。 但我并没有常人说的 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虽然 至今未婚, 但我并不以此为有压力。" 身高 1.64米 的某女沈缓缓道来。 她婷婷玉立, 秀气的小脸上, 时不时挂着浅浅的笑。 作为广州暨南大学医学博士毕业的她, 如今在一家大型中心医院工作。

沈说, 1999年 从南京本科毕业, 在河南郑州大学读完硕士后, 选择继续深造。 她认为, 到教学性的大医院工作, 不得不具备高学历。 “读博压力挺大的, 为了完成课题, 每天必须做大量实验, 枯燥而紧张, 但是工作环境却相对单纯。 最怕的就是碰到大实验。” 沈如是说, 花钱是一码事, 但若实验结果出不来, 或者跟预设的结果不一致, 常让她倍感压力。 然而, 在她的拼搏与奋斗下, 她幸运地毕业了。

2005年, 沈进入广州一家大型医院工作, 凭着过硬的学术水准, 她先后拿下两个国家性课题, 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的学术刊物上发表, 这些优异的成绩 让她在短的时间内, 评得副教授, 令不少同龄学友羡慕不已。 虽然, 学业和事业的成功 让她甚为骄傲, 其内心依然渴望一份甜蜜的爱情和婚姻生活。

“我是读博士时, 才开始第一次恋爱的。” 沈略带羞涩地说: “他比我大7岁, 本科毕业, 是个自由职业者, 喜欢游山玩水, 生活格外精彩, 这与我枯燥的生活有很大差距, 但恰恰是他这种性格吸引了我!” 沈很快堕入爱河, 但她和男友的恋情却不被父母接受。

2004年元旦, 男友在一次登山意外中身亡, 这件事让沈大受打击。 沈说, 如今她年龄也大了, 也想找个合适的伴侣。 说到自己的择偶条件, 沈竹说首先 “这个人” 不能太婆婆妈妈, 做事要想清楚再做, 要目标明确, 而且不能太小气。 她发现身边很多搞科研的男士都有些 “计较”。

除了个人的这些 “喜好” 外, 沈妈妈也给她下达了一些硬指标, 例如: 不能找离过婚的, 不能找个头太矮的, 不能找年龄太大的, 学历最起码要是本科 . . .

Thursday, January 1, 2009

张延 访谈 (连载20)

网友: 你接下来最希望和谁合作?
张延: 很多, 我怕我忘了说谁。
主持人: 可不可以说几个有代表性的。
张延: 有很多国内好的导演、 演员都想合作。 所以, 我呼吁一下 “请找我来拍戏 ” (笑)。

其实, 我觉得每一个导演在选择演员的时候, 也会选择适合戏中的人物。 如果说, 这个导演觉得你是他剧中的人物, 他一定会来找你的, 怎么样都会找到; 甚至, 觉得非你不可的时候, 情愿会等着你。 因为, 这样的话, 可能大家都会有一个很好的出发点。

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拿出来, 这个作品也会很好, 耐人寻味。
网友: 很多人觉得, 你在电视上显得非常高挑。
张延: 我的确很高挑, 1.72米。

因为从小的时候, 我站排都在后面; 有时候, 觉得自己是那么高的呀。

在舞蹈学院的时候, 我也是在后面; 因为, 本来就是 1.72米, 再穿上足尖鞋, 象一个巨大的天鹅。

现在时下, 流行高高瘦瘦的女孩子; 当然, 个子不高的女孩子, 也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