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27, 2009

续: 忙啥呢? . . .

不知何故, 前期大受欢迎, 不得不加班加点, 现买现卖, 不亦乐乎?

Sauerkraut;
Kasha;
Pilaf;
Brine;
Roguszys;
Shashlik;
borek, ravioli, pel’meni, chuchvara, manti, khinkali, vareniki;
nouille, lapsha, nudel, vermicelli, macaroni;
Arrack, urn;
Halvah。

(请您兴赏: “泡菜” 歌舞片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1hn-4a_Uo4

Thursday, February 26, 2009

“样板戏” 和 “私生活” 之考量 . . .

对李志绥的 《毛泽东私生活》 一书, 当年是存在许多 “困惑” 和 “迷茫”, 百思不得其解: 争议主要体现在 “私生活”; 书中强调, 写书不是为了自个儿, 而是为其已过世的夫人; 书中出现的人物里, 主要不满意的人物仅两人: 江青和周恩来。

那么, 自古 “皇帝” 的后宫有佳丽三千, 没听说有谁说过什么; 而能归功于江青的成绩, 没有争议的当属 “样板戏”。 李会对那八个样板戏有何看法呢? 数来数去, 目光落在 “白毛女”; 大概李的太太, 实在是忍无可忍, 而出此下策; 锁定 “白毛女”, 李的选题定位在 “私生活” 上, 当然地, 见怪不怪了; 捎带上周恩来, 看来必有其道理。

不知至此, 看官是否已觉, “书呆子” 不必多此一举, 何苦费口舌。

Wednesday, February 25, 2009

“侦探女王” 阿加莎 生平 (“谁不说咱家乡好”)

阿加莎 • 克里斯蒂 (1890 — 1976), 原姓米勒, 全名: 阿加莎•玛丽•克那丽莎•米勒 (Agatha Mary Clarissa Miller, Lady Mallowan, DBE; commonly Agatha Christie)。

她生于英格兰的德文郡 (托尔奎市 “Torquay”), 她父亲是个英籍美国人, 母亲是英国人。 11 岁那年, 父亲因病去世, 母亲把她留在身边。 据阿加莎回忆: “我最初读的是狄更斯的小说, 是狄更斯哺育我长大的, 狄更斯对我喜爱上写作, 起了很大的作用。 《艰难时世》 是我少年时代最喜欢的书, 我还喜欢奥斯汀的作品, 最不喜欢的作家是萨克雷”。

阿加莎年轻时曾在法国巴黎学过音乐, 文学的爱好使她放弃了走歌唱的道路。 24 岁那年 (1914年?), 与阿奇博尔德•克里斯蒂 (Archibald Christie) 上校结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她参加了红十字志愿队, 接触认识毒药的药性, 奠定日后, 小说中对药性运用的基础。 阿加莎早期的创作是诗歌, 写过剧本 (乱伦的戏), 后来写长篇。

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 和福尔摩斯成了她心中的英雄; 她模仿柯南道尔的写法, 在她 30 岁那年, 写出了第一部侦探小说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The Mysterious Affair at Styles,1920)。 在阿加莎作品走红的日子里, 她母亲去世了; 接着, 丈夫阿奇博尔德•克里斯蒂上校身边, 出现了一个名叫尼尔 (Nancy Neele) 的情人, 并决定与她离婚。

阿加莎失踪了, 英国警方出动 500 名警探, 带上警犬, 加上飞机, 进行大规模的搜索。 电台还报道阿加莎失踪的消息, 引起柯南道尔的关注。 柯南道尔参与调查, 且预言: “克里斯蒂决不可能自杀, 我相信她在一个月内, 会出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失踪后, 第12天, 警方在哈罗门酒店 (Swan Hydropathic Hotel, now the Old Swan Hotel in Harrogate of Yorkshire) 找到其人; 原来, 阿加莎化名 “尼尔夫人” (Mrs Teresa Neele)。据其解释, 患有失忆症, 后经疗养, 恢复健康。

1928年, 阿加莎与丈夫正式离婚, 写作仍沿用 “克里斯蒂” 为笔名。 两年后, 在考古活动时, 结识比她年轻的考古学家, 麦克思•马洛文教授 (Max Mallowan), 一见钟情, 喜结良缘。 婚后, 常去中东, 考察古迹, 为日后写出异国情调的, 众多侦探小说奠定靠谱的素材。 据自述: “第二次婚姻是相当美满的, 不仅让我鼓起了生活的信心, 还使我把整个身心投人到写作之中”。 之后, 轰动世界文坛的 《东方快车谋杀案》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1934) 和 《尼罗河上的惨案》 (The Death on the Nile, 1937) 等作品, 相继问世; 其笔下人物 “波洛”, 是继 “福尔摩斯” 之后, 成为世界级的大侦探。

阿加莎一生, 据不完全统计, 写了 70 部侦探小说, 还有 14 个剧本, 与 20 个短篇, 以及 6 部爱情长篇小说, 2 本儿童读物。 其文学地位, 应当超过了柯南道尔。 66 岁那年 (1956年?), 荣获 “不列颠帝国勋章” 和 埃克塞特大学 (University of Exeter) 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法国总统戴高乐自称是 “克里斯蒂迷”, 英国女王把读阿加莎的小说作为一种享受。 其作品被译成 103 国的文字, 在 157 个国家出版。 1988 年的数据显示, 其作品的总印数理应在 4 亿册, 成为世界级畅销图书, 可以与 《圣经》 和 《莎士比亚戏剧集》 等齐肩, 位居世界级畅销书之前列, 如前三名。

1975年, 阿加莎写下且出版一部小说 《幕》 (Curtain), 大侦探波洛在书中死去。 翌年1月12日, 阿加莎在英国沃林福特 (Wallingford in Oxfordshire, formerly Berkshire), 与世长辞, 活了85岁。

第二任丈夫, 马洛文教授, 因其学术成就被封为爵士, 为此阿加莎成了爵士夫人。 阿加莎本人, 1971年, 曾获女爵士封号; 因创作侦探小说的成就, 被吸收为英国皇家文学会的会员, 后被英国女王授予 “侦探女王” 的桂冠; 如此殊荣, 不是柯南道尔生前所能获得到的荣誉可与之比拟的, 其名声之大, 不亚于同时代的任何纯文学小说家。

晚年, 阿加莎回忆自己的写作生涯, 动笔写了一部自传,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为读者了解 “侦探女王” 的生平, 提供第一手资料, 且成为侦探小说史上的重要文献。 她的生平事迹, 已拍成传记片 《阿加莎》, 她乃是世界文坛的侦探小说大师。

注: This short verse is dedicated to “二妹子”。

Saturday, February 21, 2009

“波斯” 探 “宝” (连摘3)

第 3.1 节 马背上观波斯

夏季临, 同行的鞑靼人病得不轻, 还发烧。

4月27日, 南行不能拖, 鞑靼人只好回家, 返巴库; 作者自个儿独闯, 南下。

一站接一站, 租马, 雇马夫; 每到一站, 住一宿; (原) 马夫自行带马返前站。 再雇 (新) 马夫, 租 (新) 马; 每站雇马夫, 和租马的费用, 一共两波斯克朗; 住一宿的费用, 与此类似; 一进站, 若不留宿, 即刻换马夫和马, 继续上路; 站与站之间的距离, 从 12 英里 (换算为约 19 公里) 至 18 英里 (约 29 公里) 不等; 沿途吃饭不贵, 六百波斯克朗银质币全放皮囊内, 用皮带扎腰间。

从德黑兰的南城门出去, 第一个马夫开朗厚道, 让人心情舒畅。

沿途, 骡子们两边各驮着一筐的西瓜和香瓜等等; 路的左侧, 是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姆的陵墓清真寺; 走着走着, 人烟开始稀少, 直到出现无人的原野草原; 马夫驾马 (车), 由漫步至飞奔。

路上, 遇见一伙从麦加朝圣而归的人, 马夫赶忙停住马, 上前有礼, 亲吻一行人的衣衫。

途径库姆 (城), 据称该地是法蒂玛 (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之女, 天主教圣母和伊斯兰教圣母) 的最后安息地, 有一清真寺专为此而建, 每年均有众多朝圣者。

往南, 过了卡尚 (城), 至新山地, 即: “库赫鲁德” 山脉地域; 据说, 英国和印度 (有线) 电报线经过该山脉。

休息一宿, 翌日上路, 人烟开始增多, 路上出现骡子, 马和驴, 它们均驮着水果和稻米。

进城入街, 抵伊斯法罕 (城), 当年波斯国王阿巴斯一世迁都至该伊城。

城内有许多广场, 其中之一 “国王广场”, 长 2000 英尺 (约 610 米, 其实 500 米), 宽 700 英尺 (约 210 米, 其实 170 米); 还有 “沙阿 (国王) 大清真寺” 和 “四十柱宫”, 等等。

在亚美尼亚人居住区, 闻到各种香味, 如: 桃子, 杏子, 和葡萄; 行至由砖石墙圈起来的集市内, 车马穿行, 叫卖吆喝, 铜匠敲打锅盆, 震耳欲聋。

作者再次上马, 穿过废弃品和垃圾堆区域, 那里有红蜘蛛, 灰和绿色的四脚蛇, 以及还在吃草的羊群和牧羊人。

之后, 一路爬坡, 来到帕萨尔加德古城遗址, 岁月沧桑, 二十五个世纪过去了。 波斯人认为, 该遗址是 (以色列国王) 所罗门母亲的陵墓, 而欧洲人以为该遗址应是 (波斯阿黑门尼德王朝) 居鲁士王的陵墓。

继续前行, 到达 “波斯波利斯” 宫遗址, 作者打发马夫把马带回 (马) 站, 自个儿流连于该遗址一整天。

(待续)

Friday, February 20, 2009

忙啥呢? . . .

家人一直纳闷在忙啥呢?

只好让女儿协助, 查查下列单词 (组) 是什么意思?

女儿找到第一个词的出处后, 兴趣转移, 不得不陪女儿观看 《沉默的羔羊》 . . .

blini, pirozhki, pâté;
consommé, ukha, shchi;
puree, kvas, samovar, sorbet, vodka;
zakuski, hors d’oeuvres, caviar;
zavtrak, poldnik, obed, uzhin。

Thursday, February 19, 2009

人物: 左小青 之 续 (“活学活用”)

对于 “夕阳无限好” 的大家, 自个儿的人生 “痛苦” 似乎已经 “瓦解”, 每天以过来人的身份注视着 “新” 一代的 “上有老下有小”, 觉得理当能够帮得上; 如果感到与事无补, 则有两种选择: 其一, 享受 “天伦之乐”; 其二, 试图 “有条件要上, 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 还是要上”。 对于后者, “新生代” 当属 “责无旁贷”, 只好 “委屈” 自个儿啦, 谁让您成了 “后生” 呢。 于是, 对新生的擅长 “心理学” 的大众, 想和大家分享一点观后随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e2f550100cboi.html#comment
(左小青的博克: 全家福里的你 ~ 我 ~ 她 2009-02-18 22: 46: 53)

别算 “迟到”, 好不啦?

打点老人们的要求, 江 浙 和 西北 等地溜了那么一圈 (唯独遗漏了 “江西”), 琢磨来琢磨去, 好一番费思量, 算是现代版 “拉郎配”, 给出的 “随想” 只能是对前辈的 “报答”, 不知 “算数” 不算数呀?

Wednesday, February 18, 2009

丝绸之路点滴 (连载3)

从已有史料来判别, “石城”, 不太可能属于编造的, 不仅仅是一个有名无实的 “玩意”。

据此, 众多分析和考证, 矛头指向帕米尔高原东部。 究其原因, 其一, 那里的石城与 “公元前150年左右的欧亚大陆和丝绸之路图” 上所标的 “石城” 位置相符; 其二, 面对中亚, 至少有三个地方, 均涉及称呼 “塔什库尔干” (Tashkourgan), 其意当为 “石城”; 三者之一, 在莎车 (今中国新疆塔里木盘地西南的莎车和叶城一带) 附近的色勒库尔 (Sarikol), 位于帕米尔高原东侧, 当年斯坦因考证, 得出该地是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大门; 进而, 肯定其是古时托勒密所述的那个 “石城”; 三者之二, 是稍靠北部, 位于中亚, 锡尔河东部的塔什干; 第三者, 在西部, 今阿富汗境内。

据中世纪的阿拉伯作家比鲁尼 (AI Birouni) 的记载, 塔什干 (其意为 “石宫” 或 “石堡”), 应是托勒密所记载的 “Lythinos.Pyrgos”。 由 “经过大夏都城之后, 商团队要翻越过帕米尔高原, 然后南下至石城” 的记载, 可以有如下推理: 该 “石城” 非北部锡尔河东部的塔什干 (此“石城”); 不难想象, 商团队休整后, 是去丝都 (长安), 翻越帕米尔高原后, 再折返大夏地域, 似乎有失情理, 可能性也高不到那儿去; 同理, 当年的 “石城” 不可能是在现今阿富汗的 “石城”。

那么, 托勒蜜所记载的石城, 是否是位于帕米尔高原东侧的 “石城” 呢? 即: 今中国新疆的塔什库尔干 (彼 “石城”) 呢?

可以有如下分析, 再从 《丝绸之路》 一书第76页, 即: “从丝国首都出发, 又有两条交通要道, 一条是经石城通往大夏; 另一条是经石城通向印度”; 据此, 它与清朝绘制的 “丝绸之路南道, 北、 中道示意图” 中的南道、 中道之通向, 吻合; 清朝该图中的南路、 中路均汇聚塔什库尔干; 然后, 分别去大夏 (今阿富汗) 或去印度。 至此, 两个独立的分析均指向同一地方, 即: 现今中国新疆的塔什库尔干县所在地, 可见此处 “石城” 绝非彼两处 “石城” 也。

还有宋末元初的一种推测, “石城” 应在今中国新疆莎车县境内, 原因是 “色勒库尔” 是今 “塔什库尔干” 县在宋末元初的称谓, 且前面已有记载称: “其一 在 莎车 附近的 色勒库尔 (Sarikol), 位于 帕米尔 高原东侧。”。 不过, 如此推测至今似乎难以成为定论。

综上所述, 可以认为 托勒密 的 “石城” 乃是现在中国新疆的塔什库尔干 塔吉克 自治县境内的 “石城”, 也就是 “公元前150 年左右欧亚大陆和丝绸缎之路” 图中所标的 “石城”。 所以, “塔什库尔干” 一名并非在共和国之后才出现, 塔什库尔干的 “石城” 之历史,由此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00 - 150 年左右 (即: 汉朝)。

(丝绸之路点滴系列完)

Monday, February 16, 2009

多条旅英 “快讯” . . .

据称, 人民币对美元兑换率的价位似乎稳定下来了, 区间: ¥6.83 - ¥6.84 = US$1.00 (2009-02-16); 同样, 旅游用途之人民币和英镑的兑换率是: ¥9.81 = £1.00; 而人民币和欧元的兑换率是: ¥8.79 = €1.00 (2009-02-15)。

面对利好消息, 回想 2006 年, 家人的同窗带家小, 曾去英国伦敦观光; 行前, 要求提供伦敦旅游清单, 似乎已不是第一次发生此类 “救火”; 只不过, 不久前, 给发友的类同电子邮件, 神秘地失踪了。

仓促之下, 交给家人转达伦敦揽胜 16 去处: (a) 伦敦眼 和 乘坐摩天轮, (b) 伦敦塔 和 漫步, (c) 冰淇淋店 和 品尝冰淇淋, (d) 参观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或南肯辛顿博物馆), (e) 在 (伦敦中区) 莱斯特广场的长春藤餐厅 (或另两家姊妹餐廳) 就餐, (f) 参观位于特拉法尔加广场的英国国家艺术画廊 (或英国国家美术馆), (g) 海德公园蛇形湖泊上荡舟, (h) 伦敦拓印技艺中心 (位于圣马丁教堂地下楼层, 专门制作英国皇家风格或别致的凯尔特式的印画, 据称是唯一的选择); (i) 逛伦敦市最有名的二手货市场波多贝露市场, (j) 观览大笨钟 (伦敦泰晤士河畔议会大厦东北角钟楼的顶端), (k) 乘坐 (英国) 旧式马车 (海德公园), (l) 走走泰晤士河上的千禧桥, (m) 莎士比亚环球剧场 (伦敦 泰晤士河 南岸区), (n) 伦敦 “豪华” 酒店之 “豪华” 餐厅用餐, 即: 下午茶 (注: 2002 年女王 50 周年纪念私人宴会在该餐厅举行), (o) 参观浏览大英博物馆, (p) 参观汉普顿宫, 尤其是其 (北) 庭园, 如: 树篱迷宫。

今儿, 有空挡, 说些趣事:

(A) 一般, 英国超大连锁店的店内, 设有自个儿的咖啡馆, 购物期间可以小座, 价位随所在区域而有起伏; 一般地,一片巧克力蛋糕 2 或 3 英镑, 一杯咖啡或红茶 1 或 2 英镑, 一位大人的标准 (英式) 午餐 5 或 10 英镑 (也有 15 英镑的, 看你点了什么啦), 一份 (英式) 小孩午餐一般是大人的半价; 若小孩的饮料另算的话, 可能还得加价 1 或 2 英镑; 不过, 小孩的午餐一般是 “份” 餐或 “套” 餐; 单算的情况不是不存在。

(B) 十年前吧, 日本友人携太太 (新婚?), 去英国小住, 太太问起购物事项, 实在不知如何作答, 只好说: 拿英国的玛莎连锁店作为参照, 定其为英国 middle class 的购物标准, 自个儿体会体会; 有结论了, 别忘了转告一下; 人返东瀛多年之后, 得空忆起当年, 自觉日本人没有食言。 不过, 小两口相遇是 “天意”: 婚前做姑娘时, 是卖电脑的售货员, 只不过是大门面的, 顾客 (大买家?) 购物出现 “险情”, 小伙子是该电脑品牌 “售后服务部” 的工作人员, 巧了刚好当班, 火速奔赴 “救场”; 其他的均是后话, 按下不表。

(C) “危机” 之下的 (英国玛莎连锁店) 购物:

东方开胃小吃 (买二送一) 3 x £3.99 = £11.97
炸鸡小条块 (买一另一让利五成) 2 x £2.89 = £5.78
(克莱门氏) 小柑橘 (让利三分一) 2 x £2.99 = £5.98
瓷杯子 (买二送一) 3 x £2.00 = £6.00
(熏火腿) 腌猪后腿 (买一搭一) £5.50
法国勃艮第产的 “黑皮诺” 红酒 £7.99
(粉肠类) 小小香肠 £2.19
(棉混纺) 袜子五双装 £3.50
购物袋 2 x £0.05 = £0.10
小结 £49.01

东方开胃小吃 (买二送一) -£3.99
炸鸡小条块 (买一另一让利五成) -£1.45
(克莱门氏) 小柑橘 (让利三分一) -£1.98
瓷杯子 (买二送一) -£2.00
销售税让利二厘一 -£0.19
结算 £39.40

(2009-02-14 录)

(D)若在英国购房, 之前, 一般会去预约, 看看相中的房子; 出发前, 应当预约, 按时出现; 若房子里仍有人居住, 理应善待; 不要忽略了相中房子的邻里和周边, 以及附近的学校, 商场, 公车路径, 泊车场 (位) 和人居环境; 如果想成交的话, 直接和卖房人沟通不失为明智之举; 不过, 别指望您能减免中介费用。 一日中国人观房, 售房方指出房子室内装潢之东方特色, 几个 “汉字” 幅: “觉 知 识”, 成对角线一字排开, 自右上角至左下角 45 度; 观房后离去路上, 其女儿说: 那几个字给贴 “倒” 啦! “真的”? “是呀”!. . .

Friday, February 13, 2009

人文社会科学 与 林语堂 (连载7)

(版本三; 咋搞的, 版本一二, 去向不明了呢?)

林语堂 与 其人文社会科学的形式化 (其六)

上回, 在连载 5 给出的那个小例子, 说明现有的数学和逻辑理论, 无法回避的现状; 它让大家去呼唤能人志士来攀高峰, 去解决该例子所面临的 “困惑”; 大家已经厌倦了那种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的解决方式, 希望能有一揽子方案出台, 即: 出现全面解决问题的 “突破”; 如此良好愿望不可以认为是过于 “奢侈” 吧? 当然, 企盼 “指日可待”, 实属 “无稽之谈”, 对不对嘛?

回过头来, 不妨看看, 在已有的理论里边, 是否存在解决的门道?

首先, 补漏: 林的形式化 (系统) 的例子里, 还给出过, 海涅的 P = (3,3,4,3) 和 坡 (美国侦探小说的鼻祖)的 P = (3,4,1,4), 现补贴上。

接着, 探讨对该系统的另一种现代化 “包装”; 比如, 将它与生物学相结合, 即: 认定 P 为 “染色体”, 且以为 R, D, H, 和 S 是该染色体的 “基因”; 在连载 2 里给出的, “英国人” 之四元组, 可转化为 “染色体” 多项式, P(English) = 3a + 2b + 2c + 1d 或 P(English) = (3*a) + (2*b) + (2*c) + (1*d); 继而:

P(French)= 2a + 3b + 3c + 1d, P(American)= 3a + 3b + 2c + 2d,
P(German)= 3a + 4b + 1c + 2d, P(Russian)= 2a + 4b + 1c + 1d,
P(Japanese)= 2a + 3b + 1c + 1d, P(Chinese)= 4a + 1b + 3c + 3d;

P(Spakespeare)= 4a + 4b + 3c + 4d, P(Heine)= 3a + 3b + 4c + 3d,
P(Shelley)= 1a + 4b + 1c + 4d, P(Poe)= 3a + 4b + 1c + 4d,
P(Li Po)= 1a + 3b + 2c + 4d, P(Tu Pu)= 3a + 3b + 2c + 4d,
P(Su Tungp’o)= 3a + 2b + 4c + 3d。

对上述染色体 “多项式” 组的基因 (库) 取值时, 不妨均取值 0.25, 即: 基因库 M = (a,b,c,d)= (0.25,0.25,0.25,0.25); 则, 该组多项式之值, 会一一对应于连载 4 里给出的那些 (算术) 平均值, 且海涅的平均值是 3.25 和 坡的平均值为 3.00; 更正: 法国人的平均值应该是 2.25, 而以前给的是 2.75。

可称上面那些染色体多项式 (组) 为 “林语堂” 方程式 (组)。 精于 (计量) 经济学的, 会 “心领神会 ”(如: 林语堂方程式 P = aR + bD + cH + dS); 攻人工智能的 (如: 数据挖掘) 或玩数学的 (如: 线性代数 或 矩阵代数), 通过他们, 某些基因 (遗传 )算法 (计算) 或 矩阵算法 (计算), 可被移植过来; 比如: 文化基因库 W = (R,D,H,S) 和 生物基因库 M = (a,b,c,d), 则 林语堂文化生物矩阵 P = (横向行 W) * (竖向列 M)。 此外, 衷于 “逻辑学” 的, 大可不必 “走投无路”; 参照进化过程, 即: 从经典逻辑 (古典逻辑) 转化为 “直觉逻辑” 或 至 “非单调逻辑” 以及 “模态逻辑” 之过程, 有效移植, 会不可能吗? 让人文社会科学的实用形式 (化) 系统早日来临, 而努力奋斗。

注: 国人若以入读 “北大” 和 “清华” 为人才标准的话, 那么每年 5 百万考生 中有约 5 千人 是属于成功者的行列 (即: 0.1% 人才教育和培养成功率), 则如果以此来推算的话, 全国应当有上千万 (人才) 散落人间。 所以, 如果您认定自个儿是个人才的话, 您就不会是一个 “孤家寡人”。

(人文社会科学 与 林语堂系列 连载完)

Thursday, February 12, 2009

(新国立) 北京大学简史 (1898 – 1984)

始于 1898年12月, 由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发起的改良运动, 清朝政府决定建 “京师大学堂”, 且将 1862年建的 “同文馆” 并入其内, 该大学堂还同时具有行政管理全国高校的性质, 相当于今儿的中国国务院下属的 “教育部”。

辛亥革命后, 即1912年5月, 改名为现在的称呼 “(国立)北京大学”。 改名后, 严复是其第一任校长; 1917年, 蔡元培出任其校长职位。 到了1919年, 该校共有14个系, 2千名注册学生。 同年, 北京大学成为全国的 “新文化运动” 中心, 还是 “五四运动” 的发源地。

抗战时期, 南迁的北京大学, 与 “清华学堂” 和 “南开中学堂” 一起,成立 “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 抗战之后, 返回北京; 当时, 在校生约3千人。

共和国成立后, 1951年, 经济学家马寅初出任校长一职。

1952年, 全国大专院校调整, 医学系与工程系和农业系分出而独立 (可能转变成后来的 “北医”, “北航” 和 “中国农大”?), “清华大学” 和 “燕京大学”的文学系与理学系和法律系并入, 外加 “辅仁大学” 和 “中法大学” 也一块并入, 成为 (新)北京大学。 1984年, 北京大学的注册在校生共1万2千5百人。

注1: 原是用 “庚子赔款” 建的 “肄业馆”, 培养赴美留学的学子; 1911年改为 “清华学堂”, 1928年确认为 “(国立)清华大学”;

注2: 原是1904年秋成立的 “私立中学堂”, 1907年秋改为 “南开中学堂”, 1919年改建成 “(私立)南开大学”。

Wednesday, February 11, 2009

“波斯” 探 “宝” (连摘2)

第2节 跨越 “厄尔布尔士” 山脉去德黑兰

4月初 (1886年), 作者完成教学计划, 获薪酬三百卢布 (据估算, 当时三百卢布约可换算成 600 波斯克朗, 即: 1卢布大概可换算成波斯货币 2 波斯克朗, 也就是当时的波斯克朗和法郎换算等值), 打算带着那些薪酬, 南下伊朗。

乘船离开巴库, 南下里海, 在安扎利 (港) 上岸, 骑马抵拉什特 (城); 据说, 此处波斯海岸线延岸, 盛产丝绸, 稻米和棉花; 换完钱后, 与同行的鞑靼年轻人一道, 将钱一分为二, 用皮带和皮囊扎在腰间; 作者携带有一支左轮手枪, 而鞑靼人在外套外肩背一支长枪, 一把短弯刀插在腰带上; 说是拉什特附近有狼虫, 还曾因瘴疠而死去六千余人。

临离开拉什特之前夜, 受俄国领事馆参赞邀请赴晚宴。 翌日上路, 中途休息三个夜晚, 昼行夜宿; 第四日, 抵厄尔布尔士山脉南边的, 古波斯首都加兹温城 (即: 1548年时期波斯的首都), 再换乘五次俄式马车, 抵波斯首都德黑兰, 曾在德黑兰街头巧遇 (史上最后的) 波斯国王, 和随行的富丽堂皇的五十人马队。

Tuesday, February 10, 2009

粟裕 大将 (连载33)

陈毅演讲中说 (续之二):

“我革命革了四十几年, 没想到落到这种地步, 我死了也不甘心, 也不服气。

我拼了老命也要斗争, 也要造反, 今天就要出这个气!

我这个就是右派言论。

我今天讲到这里, 可能讲得不对, 仅供参考。

我这些话就说是右派言论, 我也满不在乎。

不要怕犯错误 ― 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

你们犯错误没有我多。

这句话并非黑话, 是白话, 不, 是红话!

讲话容易被人抓住, 抓住就下不了台,

哼哼!”

结束语:

对比粟裕, 看毛泽东的五个接班人的情况: 一个被监禁病死 (刘少奇), 一个叛逃摔死 (林彪), 一个一直被打压直到文革结束 (邓小平), 一个被逮捕 (王洪文), 最后一个成了过度 (华国锋)。

当年, 梁启超与孙中山之争, 即: “君主立宪制” 或 “共和制”, 虽然梁先生在袁世凯时, 已改弦更张, 恐为理性之判觉; 如今已入改革开放卅年, 还在纠缠如此话题的话, 实属 . . .

共和国的三大军事人才, 彭德怀对粟裕, 林彪对彭德怀, 各是 “情有独钟”; 同样, 陈毅看林彪不顺眼, 等等; 均各自有其道理, 自当各有公论; 同时, 也揭示了文革期间, 周恩来对粟裕的行为之源。

(本系列全部连载完)

原始资料之出处:

(a) 1946年 毛泽东 “摆平” 陈毅 与 粟裕 的战略之争 (鞠开) 2008年09月12日 10:30 (责任编辑: 李岩); http://cul.sohu.com/20080912/n259527407.shtml;

(b) 南北两爱将, 毛泽东为何首拟 粟裕 赴朝作战, 2008年10月21日 09:09 凤凰读书;

(c) 《历史的真言》, 邸延生 著, 2000年7月 新华出版社出版;

(d) http://book.QQ.com ; 2008年10月22日 09:48   腾讯Q吧;

(e) 鞠开的 《在跟随 粟裕 的日子里》,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7年8月版;

(f) 摘自 《无冕元帅: 一个真实的 粟裕》, 张雄文著, 人民出版社, 2008年4月;

(g) 盐城 001 发表于 2008-10-24 http://club.mil.news.sohu.com/main.php?c=102&b=shilin&a=1844079 ;

(h) 2008年10月27日 09:54 环球时报

等等。

Monday, February 9, 2009

人文社会科学 与 林语堂 (连载6)

呼啦啦之间, 不得不来补贴一小段: 小结; 权当发 “牢骚”, 放 “寒” 假, 之类的; 再不成, 算讨碗 “水” 喝, 行不啦?

中国官方往欧美派留学生, 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不过中国百姓, 对于留学人员的 “好” 和 “坏” 之鉴别标准, 一直找不着 “北”。 林语堂系列连载至此, 给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 从 “承前” 出发, 相当于欧美高水准的 “学士” 学位论文质量; 继而, 向 “深厚度” 进军, 体现了欧美高水准的 “硕士” 学位论文之水平; 再迈入 “创新” 门坎, 登上欧美高水准的 “博士” 论文之殿堂; 不屈不挠和勇于进取的, 会摘取 “原创” 的果实, 而功成身就, 那可不是用贴 “博士后” 标签来衡量得了的。

那么,如何对 “海归”, 和 “海龟”, 与 “海草” 进行鉴别呢? 是否 “伯乐” 属于必不可少呀? 大家伙们说说, 表个态, 给个说法。

英国全英高等学府科研 “产出” (如:论文,结果和成果; 等等) 汇集汇总, 集中评审核查, 从头到尾, 走了三大遍以上 (初审, 复审 和 终审), 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评审, 其结果 (RAE 2008) 于2008年末出 “炉”。 英国人如此重视此次结果, 可以推测: 会对英国全英高校科研的 “投入” 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请看, “初审”: 每一个 “产出” 由三位独立评估员鉴别, 给分 (从1分至10分, 即: 由 “坏” 到 “好”), 审查的视野和角度: 有 “承前” 和 “原创”, 与 “深厚度” 和 “创新”; 级别分四级: 4 星, 3 星, 2 星 和 1 星; 其中, 大体上, 可以理解为: 4 星对应于 “原创”, 3 星对应于 “创新”, 2 星对应于 “深厚度”, 而 1 星对应于 “承前”。 “复审”: 由该领域的专家组进行, 至少两趟: 预估和核实; “终审”: 细节还没有过多的透露。 不过, 可不要绝对化哦, 记得 “中” 和 “英” 之别, 以及 “内” 与 “外” 之分吗?

让大家细化一下, 聚焦英国的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学科(领域); 在所提交的 “产出” 里, 百分之三十 (及其以上) 被判达标 “4星” 的高校共有 10 所如下:

伯明翰大学, 布里斯托尔大学, 剑桥大学, 伦敦帝国理工, 利物浦大学, 曼彻斯特大学, 诺丁汉大学, 牛津大学, 南安普敦大学, 伦敦的大学学院。

而且, 他们之中, 仅布里斯托尔大学被判达标 “3星” 的产出, 不到45% (其实是 40%), 其余的 9 所大学均在 45% (及其以上); 将两者的百分比相加, 此 9 所大学达标至 “4星” 或 “3星” 的产出, 占四分之三 (强)。 另外, 从全局来看, 对各个学科 (含 “信息” 领域) 所提交的 “产出” 清单汇总之后的情况来观察, 全英审查结果大致如下: 17% 被判达标 “4星”, 37% 被判达标 “3星”, 33% 被判达标 “2星”, 11% 被判达标 “1星”, 2% 无法判别; 即: 五分之三 (弱) 达标 “3星” (及其)以上, 而五分之二 (强) 办不到 (注: 不是每个人均能完成任务的, 对提供不了 4 个研究工作产出的, 有多少就提供多少)。

由此, 不难推断, 英国的重点高校 (或学科) 与普通高校 (或学科) 的差异, 不是非常之巨大; “重点” 较之 “普通” 仅多给出 20% 的 “好” 产出而已, 对不对呀? 洋大人还是有会 “吼吼吼” 的哦:
http://www.alandix.com/blog/2009/02/04/home-education-let-parents-alone/#respond;

只不过, 洋政府的投入和产出, 以 “牛津” 和 “剑桥” 为例, 还是匹配的 (若忽略可能的统计误差与差错的话), 明戏不哟? 嗯? . . .

Sunday, February 8, 2009

粟裕 大将 (连载32)

陈毅演讲 (续):

“成千上万的老干部都被糟蹋了。 '中央文革' 里有些青年人 '左' 得很, 这些秀才不懂得造反派里有坏人。

戚本禹同志现在算是左派, 但是他的话, 我个人认为并非都是正确的。 有些人嘛, 就是权大得很, 就是不讲道理, 除非你完全照他的意思办就好, 否则便是黑帮。

有人躲在背后, 教娃娃们出来写大字报, 这是什么品质?

打倒 刘少奇、 邓小平、 陈云、 朱德、 贺龙, 为什么要放在一起? 各有各的账 . . .

现在看来, 大字报上街危害性越来越多, 越来越吓人, 水平越来越低, 字越来越大!

‘ 兔羔子’、 ‘狗崽子’、 ‘砸烂狗头 ’ . . .

斗啊! 非要斗到底, 逐步升级, 非要打成反革命, 打成黑帮, 黑帮还要打成特务, 特务还要砸烂脑壳, 脑壳还要把它砍下来! 揪住了就不放, 拉去了就回不来, 动不动就下跪, 那么多的老干部自杀, 他们都是为的什么? 成千上万的老干部被糟蹋了, 先是工作组就有 40万人, 搞得好苦哟! 我不能看着这样下去, 我宁愿冒杀身之祸。

我的老婆, 以前参加日内瓦会议不穿旗袍西装裙, 硬要她穿, 不穿就斗, 我不便说话, 只好走开, 要不然, 就是包庇老婆了; 后来她穿了, 现在又拉出来斗, 说她腐化, 她能服吗? 把我老婆拉到街上游街, 戴高帽子, 她有什么罪? 还不是当了工作组组长吗?

我这次是保护过关的, 不保护怎样能过关呢? 这回大批的外交干部由你们来处理, 你们要怎样斗, 就怎样斗, 干部的生命等于在你们手里。

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分青红皂白, 把一切领导干部都打成 ‘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 排斥一切, 文章不能做绝啊! 我讲这些话, 可能要触犯一些人的忌讳, 我要惨遭牺牲。 我愿意。 我也不怕!

你们以前对我有点残酷斗争, 无情打击, 把我任命的司长之职务都撤了, 我还不知道, 当什么部长?

有人要揪我, 说刘新权 (当时的外交部副部长) 的后面就是我, 要揪我, 我不怕! 我是老运动员, 大风大浪千千万万都经过了, 还会翻了船?

就是北京 59所 大学, 全国 一二百所 大学来揪我, 我也不怕! 我就那么不争气? 这次我算是跳出来了, 你们可以跳, 我怎么不可以跳?

我很坚定, 我准备惨遭不测, 准备人家把我整死, 我不怕! 你们现在就可以把我拉出去!

前几天, 我到外交部开会, 要我低头认罪, 我有什么罪呢? 我若有罪, 还当外交部长?

我的检查, 是被迫的, 逼着我做检查; 我还不认为我是全错了。

你们说要使用武斗, 一戴高帽子, 二弯腰, 三下跪, 四挂黑牌。

你们太猖狂, 不知天高地厚。

不要太猖狂吧, 太猖狂就没有好下场。

(待续)

Saturday, February 7, 2009

“波斯” 探 “宝” ( 连摘1)

东方探 “宝” 记 之 “波斯” 篇 (长篇连摘)

注: 1880年时, 本记叙作者年仅 15岁, 陈述其 22岁 以前所做的伊朗探秘。 思量若干日, 还是贴上, 以伺读者。

第1节: 如何起头的?

1878年6月, “织女座号” 从瑞典出发, 走北冰洋航线, 经过西斯匹次卑尔根岛 (今属挪威), 新地岛 (今属俄) 和叶尼塞河河口 (今属俄); 1879年7月, 美国送出 “珍妮特号” 驶往北极, 对 “织女座号” 施救, 而全军覆没; 其实, “织女座号” 被冰层冻住了10个多月, 冰解冻后, 通过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 从日本横滨发 (有线) 电报给 (瑞典的) 斯德哥尔摩报平安; 收到消息后, 斯城沸腾; 之后, 沿亚洲南岸, 和欧洲南岸返程; 当时, 对欧洲来说, 北冰洋航线是头回通航, 其意义非比寻常;

1880年4月24日, “织女座号” (Vega) 回到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城), 船员们受到夹道迎接入港; 那年, 作者才 15岁; 从此, 改变其人生。

1885年春夏, 作者约 20岁, 毕业前夕, 校长询问他是否愿意前往里海, 即: 在阿塞拜疆的巴库 (城), 有一位为诺贝尔兄弟工作的总工程师, 去做该总工程师男娃的家庭教师半年, 作者当场许诺愿意前去干此差事。

应该是那年的秋季, 那男娃的母亲带着那男娃和他的弟弟, 一道迎接作者前往巴库; 一行人, 穿越波罗的海, 和芬兰湾, 抵圣彼得堡 (今属俄), 转乘火车, 经莫斯科, 四天后, 抵高加索山区; 此时, 作者是第一次出国; 火车离开顿河进入亚速海 (黑海的一部分) 的海口城市罗斯托夫, 沿着高加索山脉的北边, 捷列克河畔城: 弗拉季高加索, 换乘马车, 经过两天, 翻越高加索山脉, 抵高加索山脉南边的城: 第比利斯, 该城还在库拉河畔;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俄国人, 亚美尼亚人, 鞑靼人, 格鲁吉亚人, 高加索人(?), 波斯人, 吉普赛人, 犹太人, 等等; 此后, 改乘火车, 火车上有许多从麦加 (今沙特阿拉伯的古城) 朝圣返回的, 戴着羊皮帽的东方人;

有一小插曲, 火车途经乌机利 (城), 作者下车溜达, 兴致一来, 拿出笔记本写写画画; 谁曾想, 三位警察把他逮住, 不由分说, 劈头盖脸, 一通盘问; 幸好有一位亚美尼亚姑娘救驾, 充当翻译, 问答来回地译成法语; 当时, 作者的俄语糟糕, 不过还是能够觉得事情不妙, 心里暗自猜测: 警察以为抓到了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 就在警察要将其带走之时, 火车鸣笛准备离站上路, 站长就势, 拽着作者的胳膊, 连挤带拥地推上火车; 因警察揪着作者的鞋不放, 脚没能站稳, 火车再次鸣笛而启动, 作者顺势学泥鳅, 往里猛跑两三个车厢; 当作者回到一行人中间时, 警察也不得不放弃追捕, 跳离火车而去。

在巴库 (地域) 的七个月, 作者一边教那男娃历史, 地理, (瑞典) 语 及其他语种, 等; 一边还采风, 作画, 逛集市; 等等。 作者发现当地集市上, 有来自库尔德斯坦 (今土耳其和伊拉克交界地域) 和 科尔曼 (今伊朗) 的地毯出售。

(待续)

Wednesday, February 4, 2009

粟裕 大将 (连载31)

陈毅 在 “文化大革命” 中曾发表过一篇 《我这个外交部长》, 态度十分鲜明、 观点十分尖锐的演讲, 集中反映他当时的政治观点和对 “文化大革命” 的看法, 展现了他高尚的品格和原则性。

1967年下半年, 红卫兵组织了多次批斗陈毅的大会。 陈毅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勇敢地出席了这些批斗会, 在会上他耐心地向红卫兵宣传党的政策, 对极 “左” 做法进行了痛斥, 对一些无理指责进行了批驳, 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境界和高超的斗争艺术。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 陈毅在召开批斗他的大会上, 发表了一篇特殊的演讲。 这篇演讲原本是陈毅即席讲的, 并没有标题, 演讲后整理出 《我这个外交部长》 这个题目。 光明磊落的陈毅没有反对用这个标题, 他不怕红卫兵和造反派把这两个材料送给毛泽东看, 他就是要用这个材料, 表明自己对 “文化大革命” 的看法。

“现在该我发言了 . . .

我这个人很顽固, 比较落后, 你想要我这种人风大随风, 雨大随雨, 我就不干。

我这个人不是俊杰, 我这个人很蠢。

我是个文化人, 文化人的习气很深。

我在党内工作四十多年了。 我老实告诉你们, 犯过两次方向、 路线错误: 1952年犯过一次, 1949年犯过一次; 以后, 我没犯原则性错误。

我不吹嘘, 我讲话豪爽痛快, 有时很错误, 有时很准。

不要以为我是在温室里长大的, 我不是一帆风顺, 我也挨过斗, 我也斗过别人, 两重身份; 有过被斗的经验, 也有过斗人的经验。 我斗人的经验, 比你们这会场上是还猛烈得多。

武器吗? 机关枪、 炮弹我都使用过了。 有人说我不识时务, 但我讲的是真理; 这是我的性格, 由于我的性格做了不少的好事, 也犯了不少错误; 我不是那种哼哼哈哈的人。

你们不要搞个人迷信, 这个没有必要。

对个人盲目崇拜, 那是一种自由主义。

不要迷信斯大林, 不要迷信赫鲁晓夫,更不要迷信毛主席。

有几个人没有反对过毛主席?

据说, 林副主席还没有反对过, 很伟大嘛!

反对毛主席不一定是反革命, 拥护他也未必是革命的。

我看你们去贴毛主席个大字报未尝不成。

毛主席理当也不过是一颗螺丝钉而已, 与你何不同。 告诉你们吧, 他过去在湖南第一师范也不过和你们没有什么不同,仅当一个学生; 不是吗? 他有什么呢? 还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

林彪嘛, 也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你把他叫来, 问问: 过去他是否是我的部下。

难道 ‘文化大革命’ 那么大的一个运动, 就仅是他们两人领导?

你们一天到晚, 老是高喊伟大、 万岁、 万万岁, 什么的; 对你, 对他, 对我们没有什么好处的。

我天天和毛主席见面, 难道也得和你们一样, 见面就山呼 ‘毛主席万岁’, 不成?

对刘少奇, 我要承认, 他还是我的老师, 是我的先生, 水平很高。

党内过去留学苏联的人, 很多都变坏了; 但是, 刘少奇是个例外, 他是好的。

你们要打开视野, 不但要好好地, 学习毛主席著作, 而且, 还要学习像少奇等同志的著作。

刘少奇在 ‘八大’ 没有提到毛泽东思想, 你们以为是罪过, 也作为他的百条罪状之一。 你们知道什么? 你可知道, 那个报告之前, 毛主席读过全文, 他还出席了政治局会议, 就是在那个政治局会议上决定的。 你们懂什么? 对于该报告的审核和复合, 我是证人之一, 一直在场。 你们在外面, 还到处散布刘少奇的罪状, 有上一百条之多? 据我所知道的, 有的是捏造, 有的是泄密。 你们完全是给我们的党、 我们的国家, 我们的民族, 也逃不脱给毛主席脸上抹黑。 摸了多少黑!

(待续)

Tuesday, February 3, 2009

人文社会科学 与 林语堂 (连载5)

《生活的艺术》 语录摘选 (五)

让我和草木为友, 和土壤相亲, 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 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 觉得很快乐。 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 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 好像是在天堂一般。 事实上, 他那六尺之躯, 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我曾经说过, 中国人对于快乐概念是 “温暖、 饱满、 黑暗、 甜蜜” - 即指吃完一顿丰盛的晚餐, 上床去睡觉的情景。 一个中国诗人也曾说: “肠满诚好事; 余者皆奢侈。”

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 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 而是过路的旅客。

如果我自己可以自选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话, 我颇愿做个安徒生。 能够写美人鱼 (The Mermaid) 的故事, 想着那女人鱼的思想, 渴望着到了长大的时候到水面上来, 那真是人类所感到的最深沉最美妙的快乐了。

林语堂 与 其人文社会科学的 形式化 (其五)

对于前述林的数字化系统 取平均值 而不满足的, 是否可参照物理学的 “空间” 概念, 将此空间概念运用于 林的数字系统呢? 遵循空间的概念, 则其 林的个性理论 可观之为一个 “四维” 空间, 且可用四维体的体积值 来表示 P 如下:

英国人的体积值是 12 (= R * D * H * S), 法国人的体积值是 54,
美国人的体积值是 36, 德国人的体积值是 24, 俄国人的体积值是 8,
日本人的体积值是 6, 中国人的体积值是 36;

莎士比亚的体积值是 192, 雪莱的体积值是 16, 李白的体积值是 24,
杜甫的体积值是 72, 苏东坡的体积值是 72。

据此, 体积值最高者属莎士比亚, 最低者归日本人。

然而, 对于那些玩逻辑学的大家来说, 林的形式化可能属 “小儿科” 料; 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他们对 “皮亚诺” 数字公理系统 (Peano Arithmetic Axiom System) 太熟悉了, 比如: 在该系统内, 若 x + y = x + z 则可推出 y = z, 以及 (x + y) + z = x + (y + z) 本身在该公理系统内是成立的; 还有, 若 X = Y 和 Y = Z 则还可推出 X = Z; 等等。

但是, 在林的形式化系统里, 如此那般的推理规则 (系统) 不太可能有效; 假如还有效的话, 则在林的 (逻辑) 系统内, 可推出 (R + D) + H = R + (D + H), 和 R + (D + H) = R + f, 即: R + f = W; 换句话说, 若逻辑学内的推理规则, 仍能够适用于林的形式化系统的话, 那么从那样的系统可得出: “现实 添补 空想 等于 明智” 的结论; 不知大家伙们能够接受如此的结论吗?

注: 可记得, 前面 连载 1 里, 林给出过: (R + D)+ H = W。

Monday, February 2, 2009

粟裕 大将 (连载30)

1948年, 辽沈战役紧张进行时, 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部长刘仁派人秘密进入天津会见傅冬, 传达党的指示, 要求她做傅作义的工作。

傅冬立即去北平, 和傅作义谈, 明确告诉父亲, 她是共产党派来的代表。

平津战役期间, 傅冬和父亲谈过多次, 不时把解放区出版的报刊和小册子放到傅作义的办公桌上。

同时, 傅冬将了解到的情况, 及时报告给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 为解放军统帅部作出正确判断、 制定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整个平津战役期间, 傅冬始终工作在傅作义身边, 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

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中, 曾高度评价过傅冬的作用。 北平解放以后, 傅冬到天津任 《进步日报》 副刊编辑。

1949年8月, 傅冬参加了第二野战军西南服务团, 参与 《云南日报》 的创办。

1951年3月, 傅冬被调入人民日报社, 先后在记者部、 文艺部工作。

1982年, 借调到新华社香港分社, 任编辑部副主任, 从事统战工作。

1995年, 傅冬在人民日报社岗位上离休。 2007年7月2日晚, 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约享年83岁)。

言归苏静, 他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说什么、 做什么, 无论承担的是什么样的责任、 和风险。

而现在, 他要做的, 就是无论如何也要促成北平的和平解放。

之前, 辽沈战役时, 首战义县, 攻城部队战前大挖交通壕, 直挖到敌阵地前, 以敌人手榴弹投不到为准, 既可增强攻击的突然性, 又能大大减少伤亡。 苏静看到后, 立即报告林彪, 林彪未予置评。

苏静晓得, 林彪一句话不想听两遍, 他还是在林彪那儿旧话重提。 这一会,林彪立即给攻锦州部队发电, 要求每个师用 2/3 兵力挖交通壕。 至此, 敌守城司令范汉杰, 见到城下那么多蛛网似的交通壕, 知道守城无益 . . .

1949年2月1日, 《人民日报》 全文发表了那封傅作义早该读过的信。

傅作义得知后, 情绪异常激动。 两天后, 他在给林彪、 罗荣桓的信中说: “两年半戡乱, 严重的战争灾难, 我愿担当全部责任, 愿意接受任何惩处。”

此时, 与林彪将信交给邓宝珊的时候对比, 半个月过去了, “和平解放北平” 已生米做成熟饭。 傅作义梦想回天,也乏力。 当然, 邓宝珊深知其人, 傅冬菊深知其父。 原因简单, 即: 傅作义是个有尊严的军人。

1955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候, 许多与苏静差不多的老资格的机关干部授衔大校。 苏静被授中将。

苏静师范毕业 , 在当时的红军中, 无疑是高学历、 “大” 知识分子; 参军随即当参谋, 用时髦的话说是 “坐机关”。他似乎无声无息, 或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理当下连队, 带兵打仗。 若说他出色的话, 为何做了参谋后, 没人愿意给他带兵的机会呢, 或其他什么的机会呢? 能不能统归其本性, 不力争, 不宣扬, 是个默默的主, 是不是哦?

陈毅文革的演讲: “毛主席林彪没什么了不起” (长篇连载)

Sunday, February 1, 2009

人民大学沿革 (连载5)

续 中国人民大学 (1977 至 今)

1978年8月, 中国人民大学恢复和新建了哲学、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中共党史、 法律、 中国语言文学、 新闻、 中国历史、 档案、 计划统计、 财政、 工业经济、 贸易经济、 农业经济、 经济信息管理 15个 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史、 苏联东欧、 外国经济管理、 清史、 人口理论、 语言文字 6个 研究所, 外语、 俄文、 体育、 电化教育 4个 直属教学单位, 以及出版社、 图书卡片资料社、 青锋机械厂、 附属中学 等 附属单位; 学校设有 24个 本科专业、 14个 硕士研究生专业。 1979年, 按照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扩大招生的部署, 分别在 崇文区 和 西城区 创办第一、 第二分校。

1979年初, 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关于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 转移到 以经济建为中心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上来的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决定把学校工作的重点 转移到教学、 科研上来, 1986年, 中国人民大学认真贯彻 《中共中央关于体制改革的决定》 精神, 提出进一步贯彻以教学为中心的方针, 加强教学管理, 推进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并相应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中国人民大学在党的正确路线的指引下,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和改革开放,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发挥高等学校在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和 社会服务 三方面的职能, 朝着多学科方向协调发展。

小结

至 2002年 (即:65年来), 从 陕北公学 到 中国人民大学,共为 国家培养人才近 17万, 4000多名 外国留学生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 今天, 中国人民大学已经成形, 初步完善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 和研究生教育, 及成人函授教育为主要办学形式的多学科、 多层次、 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 办学格局和体系, 向着具有自身特色, 和重要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迈出了新的步伐。

(人大系列连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