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0, 2008

粟裕大将 (连载19)

1948年11月4日, 国军参谋总长 顾祝同 到徐州部署 “徐蚌会战”。 在其主持的部署 “徐蚌会战” 的会议上, 徐州 “剿总” 各个兵团司令官, 都说自己防区当面发现共军重兵集结。 判断华东野战军部队将由鲁西南南下, 而不会在徐州以东发动攻势。 因而 顾祝同 决定放弃 海州、 连云港, 固守 徐州, 集结兵力于 津浦路 徐蚌段, 作攻势防御。 这一部署正好给 华东野战军 分割歼灭 黄百韬兵团 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出击时机上, 粟裕 根据战场态势变化, 机断专行, 决定提前两天发起战役。 顾祝同 主持 徐州会议 以后, 粟裕很快就由侦察得知蒋军动向, 判断他们会 “集中兵力固守 徐州 及 徐海段、 徐蚌段, 以阻我南下攻势, 掩护其加强江防及江南后方部署”。 1948年11月6日, 粟裕 又发现, 驻守 海州 的国民党44军有西撤 新安镇 并归 黄百韬 指挥的动向, 隐蔽在 冯治安部 的共产党员 何基沣、 张克侠 在发动起义上 “要求更趋积极”。 形势的发展表明, 淮海战役的发起时间宜早不宜迟。 因此, 粟裕 当机立断, 果断提前两天发起淮海战役, 即由原定 11月8日晚 改为 11月6日晚。 11月6日 戌时, 粟裕一面将作战部署上报中央军委并告 邓小平、 陈毅、华东局, 一面下令部队 立即执行。

次日 (1948年11月7日), 粟裕 收到中央军委的复电。 中央军委和 毛泽东 指示: “完全同意吁 (6日) 戌电所述攻击部署, 望你们坚决执行。 非有特别重大变化, 不要改变计划, 愈坚决 愈能胜利。 在此方针下, 由你们机断专行, 不要事事请示, 但将战况及意见每日 或 每两日 或 每三日报告一次。” 毛泽东 在电报中不仅肯定了 粟裕 发起淮海战役 “先斩后奏” 的举措,而且明确授予了他在今后行动中 “机断专行” 的权力。 这是 粟裕 行使了淮海战役主要指挥之责的重要标志之一。

后来的实践证明, 这一果断决策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部署, 夺取了战场主动权, 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两天里, 何基沣、 张克侠 两名地下党员率所部成功起义。 华东野战军主力迅速通过起义部队防区, 切断了 黄百韬兵团 西撤徐州的通路。 同时, 华东野战军全军在 粟裕 签发的 《关于全歼 黄百韬兵团 的政治动员令》 的命令下, 分三路向南挺进, 从徐州东南西北几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击, 并迅速完成了对 黄百韬兵团 的分割包围。 国民党统帅部和徐州 “剿总” 惊 叹: “未料共军行动这样迅速!” 粟裕后来回忆说: “如果再晚四小时, 让 黄百韬 窜入徐州, 那仗就不好打了。”

1948年11月6日, 蒋介石又调华中 “剿总” 所属之 黄维 第12兵团 至 太和、 阜阳地区, 相机东援。 粟裕 在考虑吃掉 黄百韬兵团 的同时, 还随时关注整个淮海战场及 全国战局 的发展, 及时提出关于全局的建议, 并调整华东野战军的作战部署, 为下一步歼灭 整个徐州地区 的国民党军 80万人 创造条件。 他后来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 “作为战区指挥员, 应不断地研究、 分析敌我力量的对比变化, 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敢于适时地把战局 推向新水平, 而不能坐待条件完全成熟。 从孟良崮战役到豫东战役, 再到淮海战役, 都使我体会到这一点。”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