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11, 2008

北京大学与中国计算机事业的拓荒史 ( 连载之二十六 )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中国自力更生,对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事业,全部国产化。这些成绩是与林兰英、王守武、王守觉和徐元森等教授领导的,中科院半导体所、上海冶金所和109 厂分不开,即:与他们的研究及开发工作紧密相连。中科院半导体所和109 厂是由(以钱三强为领军的)中科院物理所独立出来的。对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历史)贡献,中科院物理所功不可没。

1973 3 月,中国仍在研制 200 万至 500 万次的计算机,这样的运算速度不能满足中国对飞行体设计之计算流体力学的需要。国防科委(其副主任有钱学森等)要求中科院计算所开始研制运算速度为一亿次的高性能巨型机,且建议考虑并行计算的道路(即:并行机);期望能在 20 世纪 70 年代内,或 80 年代内研制出十亿次和百亿次的高性能巨型机。1973 5 月,中科院计算所拿出了研制巨型机的可行性方案及其模型机( 757 机)方案,模型机 757 向量计算机 1984 年才投入使用;对于全部国产化的一亿次高性能巨型机,其集成电路芯片,于 1979 年研制投片成功。之后,国防科委将巨型机的研制转往国防科大。此外,顺便提一下,1975 年,441-C 高炮指挥仪通过中央军委常规兵器领导小组鉴定。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