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2, 2008

里根与兵马俑 ( “随邓小平首访美国” 之七)

1981710日,美国影响力大且保守的《华尔街日报》发表一篇题为 没有脊梁骨的外交社论,骂美国政府对中国阿谀奉承,要求里根支持台湾 自由中国反对北京的 红色中国。当晚我起草了一篇 《华尔街日报》的脊梁骨有多硬!予以驳斥。我的结语是:谁要在台湾问题上不尊重中国的主权,说些不三不四的话,甚至动手动脚,那么,请他记住:十亿中国人民是不会任人欺凌的。《华尔街日报》不肯善罢甘休,19811015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 中国人的幻想。我立即回敬一篇 《华尔街日报》的幻想。《华尔街日报》又发表了一篇 一鸟在手,把台湾比作美国的一只 ,敦促美国不要放掉台湾这个 可靠的盟友。我亦当仁不让,回了一篇 《华尔街日报》旧病复发驳斥。如此一来一往,引起美国有关各界的关注。《亚洲华尔街日报》于1981715日头版头条用半个版面将《华尔街日报》的 没有脊梁骨的外交和新华社发的 《华尔街日报》的脊梁骨有多硬!同时刊载,且附加一个编者按: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篇社论用了冷战语言,诸如冀望里根增加对台湾的援助与支持。由此引起中国新华通讯社迅速而带感情的回应,其作者应是新华社驻华盛顿分社社长彭迪。本报现将《华尔街日报》的社论和新华社的驳文同时刊载。如此处理对中国关系在美国报纸上尚属首次,足见美国舆论界对此事的关注。估计是因此,《华尔街日报》副总编辑利普斯基先后给我寄来两封信,邀请我和钱行共进午餐。届时,在《华尔街日报》大楼内用餐,觉得彼此客客气气,对比媒体上的火药味,可说是彬彬有礼;总之,气氛还算融洽,虽然各自不得不捍卫各自的利益与原则。此后,在涉及中国时,《华尔街日报》的社论客观许多。

19844月,里根总统访问中国。行前,我向白宫新闻官提出采访总统的要求,且如愿。采访时,里根总统热情,握手之后,在其身旁的椅子就座;忽然,觉得那沙发椅眼熟,似乎当年邓小平访白宫时,曾经坐过一把类似的椅子与卡特总统面谈。 我开始向总统先生发问:您是否认定台湾是美国不可或缺的盟友?总统先生是这样回答的,他说:我们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我们与台湾之关系属非官方性质。我接着问:即将去中国访问,您想象中的中国应当是什么样子?总统笑了笑道:您的这个问题可以去问问我的妻子南希,她关注中国,喜欢中国,与南希比起来,我还得多做些准备工作。说罢,哈哈一笑!里根访问中国之后,对中国之印象良好。曾听说过一个例子,非洲某国家元首访美,到白宫访问,预设会面时间是半个小时,里根却用其中的20分钟,详细地描述他在中国访问时见过的兵马俑,还不时地发出感叹:中国真是个文化大国,了不起呀!” 19848月,我接到总社的指示,而启程回国,隔着舷窗,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这几年在美国的风风雨雨,预感不可能再返回美国,但会继续关注中美关系发展的动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维护中美关系。(连载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