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7月10日,美国影响力大且保守的《华尔街日报》发表一篇题为 “没有脊梁骨的外交” 社论,骂美国政府对中国阿谀奉承,要求里根支持台湾 “自由中国”反对北京的 “红色中国”。当晚我起草了一篇 “《华尔街日报》的脊梁骨有多硬!” 予以驳斥。我的结语是:谁要在台湾问题上不尊重中国的主权,说些不三不四的话,甚至动手动脚,那么,请他记住:十亿中国人民是不会任人欺凌的。《华尔街日报》不肯善罢甘休,1981年10月15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 “中国人的幻想”。我立即回敬一篇 “《华尔街日报》的幻想”。《华尔街日报》又发表了一篇 “一鸟在手”,把台湾比作美国的一只 “鸟”,敦促美国不要放掉台湾这个 “可靠的盟友”。我亦当仁不让,回了一篇 “《华尔街日报》旧病复发” 驳斥。如此一来一往,引起美国有关各界的关注。《亚洲华尔街日报》于1981年7月15日头版头条用半个版面将《华尔街日报》的 “没有脊梁骨的外交” 和新华社发的 “《华尔街日报》的脊梁骨有多硬!” 同时刊载,且附加一个编者按:“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篇社论用了冷战语言,诸如冀望里根增加对台湾的援助与支持。由此引起中国新华通讯社迅速而带感情的回应,其作者应是新华社驻华盛顿分社社长彭迪。本报现将《华尔街日报》的社论和新华社的驳文同时刊载。” 如此处理对中国关系在美国报纸上尚属首次,足见美国舆论界对此事的关注。估计是因此,《华尔街日报》副总编辑利普斯基先后给我寄来两封信,邀请我和钱行共进午餐。届时,在《华尔街日报》大楼内用餐,觉得彼此客客气气,对比媒体上的火药味,可说是彬彬有礼;总之,气氛还算融洽,虽然各自不得不捍卫各自的利益与原则。此后,在涉及中国时,《华尔街日报》的社论客观许多。
Wednesday, July 2, 2008
里根与兵马俑 ( “随邓小平首访美国” 之七)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