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30, 2008

北京大学与中国计算机事业的拓荒史 (连载之十四)

19567月,王正作为通信与计算机专家,在国家决定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之时,受命以副团长身份,率中国计算技术考察团赴苏联。在那两个多月里,中国计算技术考察团分别对莫斯科、列宁格勒计算技术的科研、生产与教育进行考察,且重点学习苏制M-20计算 机。返回国内后,于195612月,王正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副主任,成为“开创中国计算机事业”、且组织研制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4机),是该机的“创始人” 和组织领导者(之一)。 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正式成立时,王正出任首任副所长之一。

由总参的张效祥教授领导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104机),浮点40(二进制)位、 每秒1万次,于1959年交付使用。据透露,该机是仿制,它由前苏联提供БЭСМ计算机图纸,而进行研制且成功;称之成功,是因为在安装调试完毕后,用它于19594月底进行了“五一” 天气预报数值运算,且合格,算给国庆十周年献了礼;随后,为研制第一颗原子弹,104机提供了有效服务,即:在其上进行了许多相关科学计算。参与研制104机的骨干有金怡濂等。其中,磁心存储器是由计算所(副)研究员范新弼和七机部黄玉珩高级工程师领导完成。范新弼于1951年获美国期坦福大学电子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在电子器件的研究与应用上获八项美国专利。他善长于磁芯存储器研制工作,开创了我国磁芯记忆元件的研制和生产,并领导了半导体存储元件的研制,建立了我国第一批测试设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