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15, 2009

天津市 “滨海新区” 简介

天津简称 "津", 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 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发城市。 市中心区向西北行约 1 百 40 公里, 城际快速半小时即到达首都北京。

天津的 “滨海新区” 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 包括 塘沽区、 汉沽区、 大港区 三个行政区 和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津港, 以及 东丽区、 津南区 的部分区域。 规划面积接近 2 千 3 百平方公里, 海岸线约 1 百 50 公里 , 常住人口约 1 百 50 万。 滨海新区空间布局总体设想为 “一轴、 一带、 三个城区、 八个功能区”。 “一轴” 指, 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 建设高新科技产业轴。 “一带” 指, 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 在轴和带的 T 形结构中, 建设 塘沽、 汉沽、 大港 三个生态城区 和 八个产业功能区。 截至 2007 年底, 天津市批准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两万余家, 合同外资额总计接近八百亿美元, 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金额近四百亿美元。 对比三个产业结构, 仅 2007 年, 天津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1 百 10 亿元, 增长 1.4%; 第二产业增加值近 2 千 9 百亿元, 增长 16.5%; 第三产业增加值 2 千多亿元, 增长 14.3%; 他们的比重分别为 2.2 : 57.3 : 40.5。 天津地域总面积约 1.2 万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约 1 千 1 百余万人。 天津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经国家统计局评估审定, 2008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 6 千 3 百多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 16.5%。

中国社科院昨日 (2009 年 4 月 14 日) 发布 《 2009 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该 《蓝皮书》 称, 中国城市已进入整体起飞的阶段, 从 2005 年至 2007 年间, 除十多个城市进入 GDP “3 千亿元俱乐部” 外, 有 40 个城市进入了 1 千亿元俱乐部。 此外, 全国 95% 的城市 (近 3 百个) 的综合增长率超过 10%, 约 40% 的城市 (1 百多个) 的综合增长率超过 15%, 还有 26 个城市超过了 18%。 这是中国社科院 “城市竞争力” 课题组, 连续第七年发布的课题报告。 课题组选取了内地 (大陆) 和港澳台的共计近三百个地级以上城市作为进行比较。 竞争力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为 香港、 深圳、 上海、 北京、 台北、 广州、 青岛、 天津、 苏州 和 高雄。 所谓城市 “地均GDP”, 是指城市每单位面积空间上, 经济活动创造的 GDP 数量, 严格来讲就是 “绿色GDP”, 即扣除了环境污染破坏后的 GDP。 课题组认为, 这一指标既包含规模又包含效率, 不是绝对的规模, 而是单位规模。 在此轮增长中, 传统的经济落后地区 东北、 环渤海 和 西部地区 比 东部沿海地区 表现出了更强的发展后劲, 在 “综合增长” 竞争力 排前五十名的城市中, 东北和环渤海地区分别占了十多个名额, 其次是西北地区, 有快十个城市入选。 其中, 内蒙古的城市尤为突出, 鄂尔多斯位列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增长率榜首, 全自治区有 6 个城市进入综合增长率前二十强。

快速增长的结果是城市的经济规模迅速扩大。 根据 2008 年的数据, 前面已经提过有十多个城市的经济规模超过 3 千亿元, 经济规模在 2 千亿至 3 千亿元的城市 有近十个; 1 千亿至 2 千亿元的达到三十多个。 “经济效率” 即城市创造价值的投入产出效率, 《蓝皮书》 用 “人均GDP” 和 “地均GDP” 作为衡量城市经济效率的指标。 在经济效率前 10 名中, 内地 (大陆) 只有深圳 (广东)、 东莞 (广东) 和东营 (山东) 位列其中, 分别排名第 7、 8、 9 名, 其余全部为港澳台城市。 经济效率的另外一个相关指标是 “发展成本” 竞争力, 即城市创造价值时所节约的能源和对环境的保护。 港澳台地区和东南地区在这一指标上的竞争力最强, 东北、 西北 和 西南 地区的城市最弱。 东部地区 在 “经济效率” 方面仍领先于 西部地区; 东南地区 2007 年的 “地均GDP” 接近每平方公里 6 千 1 百万元, 环渤海地区接近每平方公里 6 千 3 百万元, 远远超过中部地区的每平方公里 4 千 5 百余万元, 和 东北地区的每平方公里 3 千 1 百多万元。

No comments: